1. 医药专业伴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公众对药品的质量、种类、数量以及医疗技术、医疗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从行业整体发展趋势来看,依托高科技研发的医药行业被视为“朝阳产业”,其成长性将持续保持良好。
2. 同声传译专业作为21世纪的第一大紧缺人才,需求日益增长。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加强和奥运会的举办带来的会务商机,对同声传译员的需求不断上升。
3. 水利专业虽然当前就业形势不尽理想,专业冷热不均,但水利事业的发展前景广阔。随着三峡工程等大型水利工程的启动,水利及相关专业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同时,水利与电力、环保等部门的紧密联系,使得不少毕业生选择在系统外就业。
4. 能源、交通专业在国家“九五”重点建设项目中占据重要地位,各大煤矿、油田、气田对人才的需求旺盛,成为吸纳毕业生的重要途径。
5. 建筑专业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中高级人才匮乏,迫切需要补充。近年来,建筑类、土建类毕业生的社会需求量持续位列前茅,尤其是建筑学、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备受青睐。
6. 外语专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预计未来几年这类人才的需求量将保持较高水平。非师范类外语专业中,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的需求量最大。
7. 电子信息类专业计算机、微电子、通信等电子信息专业人才需求巨大,毕业生供不应求,预计未来10年将持续走俏。特别是在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移动通信、电子消费品生产等领域,以及网络通信、网络保密研究、可视电话、图像传输、军事通信等新兴研究领域,人才需求量大。
8. 农林类专业近年来,农林类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不高,各专业需求量不等。目前需求较多的有农业经济、畜牧、兽医、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木材加工、家具设计与制造、森林道路与桥梁、园林、林产化工等专业;需求量较小的有农学、桑学、茶学、植物等。
9. 汽车维修专业目前,国内维修企业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普遍偏低,整体技术水平无法满足汽车新技术的发展需求。我国技术工人队伍中,技师以上、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的比例仅为4:8:31:57,而发达国家比例为11:23:49:17,显示出我国中高级技术人才短缺的严重性。
10. 外贸专业近年来,外贸专业热度有所下降。但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专业结构的调整和招生规模的控制,外贸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状况有望得到缓解甚至消除。
学校设有四个校区和一个大学科技产业园,拥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
院系设置包括数学科学学院、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外语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商学院等。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法学、英语、考古学、生物科学、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闻学。
推荐专业: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法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汉语言文学、自动化、经济学。
文科较好的专业有教育学、对外汉语、新闻学、法学、英语、金融学、国际经济贸易、会计学、工商管理学、市场营销等。
1. 对外汉语
学习内容:对外汉语学习包括语言、文化、历史知识,以及“讲故事”的能力。专业知识涉及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汉语、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知识。此外,还需学习外语,如英语、日语、俄语等。
就业方向:获得“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高级证书后,出国就业机会增加;强化英语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可在国内的外贸、外事、文化交流、三资企业等行业工作;在国内中学从事双语教学等。
王牌院校:北京语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
2. 新闻学
学习内容:理论方面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新闻史等;实践方面学习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尤其注重实践。
就业方向:可在新闻媒体担任记者、编辑或主持人;在广告公司从事广告策划和文案写作;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企划、文秘;从事影视制作等。
王牌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
3. 法学
学习内容:学习法制史、法理学等基础课程,以及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司法、国际经济法等专业课程。
就业方向:可进入公检法和政府机关,需通过公务员考试和司法考试;进入律师事务做律师,需通过司法考试;或进入金融机构,要求对商法与经济法有深入理解。
王牌院校: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4. 教育学
学习内容:主要学习心理学、教育概论、教育史、教育哲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法学、教育经济学等课程。近年来,还出现了如民族传统教育、旅游管理教育、烹饪和营养教育等交叉专业。
就业方向:可在教育部门、学校、研究机构、企业等单位从事教育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
职业路径
众多毕业生选择投身教育行业,教师职业依然是主流选择。然而,教育领域的职业选择已日益多元化,涵盖了指导咨询、图书馆管理、媒体专家、学校社会工作者、人力资源管理和新闻媒体等多个专业方向。同时,也有不少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开设各类教育培训和考试培训机构等。
顶尖院校
北京师范大学以其卓越的学术实力位居首位;华东师范大学紧随其后,凭借设立的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被誉为中学校长的“黄埔军校”;首都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业涵盖了教育学(师范)、教育学(非师范)、学前教育(师范)和心理学(非师范)等多个专业方向;陕西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业是陕西省的知名品牌;东北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原理和比较教育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华中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在全国高校综合排名中表现优异,位居前列,并在教育与心理学研究领域内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