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共有35所高校开设了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其中表现优异的学校包括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以及上海戏剧学院。以下是具体的排名榜单。
序号学校代码学校名称评选结果
1 10027北京师范大学 A+
2 10033中国传媒大学 A+
3 10048中央戏剧学院 A-
4 10050北京电影学院 A-
5 10279上海戏剧学院 A-
6 10049中国戏曲学院 B+
7 10280上海大学 B+
8 10331南京艺术学院 B+
9 10355中国美术学院 B+
10 10384厦门大学 B+
11 10118山西师范大学 B
12 10278上海音乐学院 B
13 10611重庆大学 B
14 10635西南大学 B
15 10690云南艺术学院 B
16 10200东北师范大学 B-
17 10209吉林艺术学院 B-
18 10270上海师范大学 B-
19 10319南京师范大学 B-
20 10394福建师范大学 B-
21 10001北京大学 C+
22 10231哈尔滨师范大学 C+
23 10445山东师范大学 C+
24 10636四川师范大学 C+
25 10736西北师范大学 C+
26 10140辽宁大学 C
27 10475河南大学 C
28 10655四川美术学院 C
29 10681云南师范大学 C
30 11078广州大学 C
31 10165辽宁师范大学 C-
32 10183吉林大学 C-
33 10285苏州大学 C-
34 10590深圳大学 C-
35 11117扬州大学 C-
动画专业相关介绍
动画作为一种独立的综合艺术形式,已成为各国高度重视的创意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画的概念不同于传统的动画片,它是一种综合艺术,涵盖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多个艺术门类。
动画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动画、漫画、游戏设计的创作、制作及相关工具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在传媒及文化产业相关领域从事动画、漫画的策划、创作、制作、传播、运营或管理的创新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通画技法、网帖技法、漫画技法、媒介与技巧、动画技法、动画运动规律、动画时间掌握、计算机填色、立体造型、背景设计、原画设计、单色稿设计、彩色稿设计、数码摄像、DV摄录技巧、表演基础、短片后期制作、非线编辑等。
考取吉林艺术学院的研究生总体难度相对较低。考研难易程度通常与招生单位的地域、知名度和排名等因素相关,报考生源的不同也会影响录取情况。一般来说,位于发达地区特别是大城市的重点大学竞争会更加激烈,而非重点大学则相对容易一些。
吉林艺术学院作为一所非211高校,其地理位置位于吉林。这所学院虽然在名气上可能不如一些重点大学,但在研究生招生方面,考生的录取机会相对较好。虽然学校不是211工程院校,但在艺术领域内,吉林艺术学院拥有较高的专业声誉和实力。
吉林艺术学院的研究生教育主要集中在艺术领域,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多个方向。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他们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而且在艺术创作和表演方面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学院还与多个国内外艺术机构和院校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为研究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学术交流平台。
对于希望进入吉林艺术学院攻读研究生的考生来说,除了关注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师资力量外,还需要关注自身的专业基础和兴趣爱好。吉林艺术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此外,吉林艺术学院的研究生教育还注重国际化发展,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为研究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学院还设有多个奖学金项目,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总之,吉林艺术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在艺术领域内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影响力,对于有志于从事艺术领域的研究生来说,这是一所值得选择的好学校。
首先,让我谈谈对研究生学习的总体感受,从个人体验来看,非常满意。首先从学习体验来说,戏文本科直接升入研究生,现在称为戏剧与影视学,主要包括电影、广电和戏剧三个方向。其中,电影和广电方向一般位于传播学院,而戏剧方向则设在文学院(中文系)。两个学院各有其特色。文学院的一大优势是,你可以在本院学习到丰富的“非本专业课程”和讲座,不断接触好书,因为一入学就会被老师开出一长串的书单(一个学期可能有几十本,但都是好书)。同时,你还需要与老师讨论读书感受,久而久之,你会逐渐体会到被书籍和知识滋养的乐趣,这是在文学院特别突出的感觉。
如果在传播学院学习,你将有机会接触到一线工作者,如电影编剧、导演等,这将使你的学习更具实务性,这是电影电视方向的优势。毕竟,文学和戏剧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电影和电视只是百多年的艺术形式。电影领域甚至没有一本沉淀了三百多年的专著,“看书”不是主流,实践环节更为重要,这也是技术流学生的选择。戏剧专业由于书籍众多,有时也会感到疲惫,但瑕不掩瑜。
从就业角度来看(这部分仅针对专业工作),技术流的选择更为稳妥——直观地说,广电方向的专业硕士就业更为稳定。也就是说,如果你硕士毕业后直接工作(不考博),那么传播学院的专硕可能是本专业就业率最高的。几乎所有工作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你越不可取代,就业就越容易”。在传媒业,一线工作通常不需要高学历人才,大部分本科毕业生即可,而学术型硕士在直接就业上不如专硕具有针对性。因为学硕的知识更接近科研而非实务,而理论上学硕是为了博士阶段的科研做准备。
最后,我想强调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你个人的喜好。这一点至关重要。戏文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多种多样,包括策划人、剪辑师、执行制片人等,我的师姐中甚至有几个成为编剧。他们的共同点是,对专业几乎到了“沉迷”的程度,这比仅仅是“感兴趣”要深得多。专业在他们心中就像网络游戏在网瘾少年心中一样,是一种能让人废寝忘食的事情。因此,在硕士阶段,他们会自发地学习很多非必修课程,阅读很多非必修书籍,拍摄很多非必须的作品,这使得他们的专业技术和就业前景都非常强大。如果你是这样的一个人,那么我建议(甚至欢迎)你好好深造。如果不是,那么最好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方向再做出选择,否则读研可能会有些痛苦,因为“混日子的人”不可能成为“最快乐的人”,也不可能是“最有收获的人”。总之,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是最好的,否则只是勉强拿一个硕士学位,三年的投入可能有些高,不如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积累经验。
以下是对文艺学专业的详细介绍:
专业简介:文艺学,又称文学学,是研究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旨在为文学实践提供指导。文艺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现象以及文学史等。当前的研究者还将视角转向新兴的、充满活力的文化研究。
研究方向:文学理论、文艺美学、文学批评、文化与诗学、西方文论、中西比较诗学、中国古典诗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所学课程:文艺学的方法与体系、西方古典美学、西方现当代美学、中国古代美学史专题研究、文艺心理学、文艺学方法论、马列文论文艺思潮研究、形式美学、西方文学与文化理论、中国诗学研究、当代人类学美学、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文化研究、西马文论等。
参考书目:《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西方美学史(上、下)》朱光潜,人民文学出版社;《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伍蠡甫、胡经之,北京大学出版社;《美学》朱立元,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上海人民出版社;《20世纪西方美学》周宪,高等教育出版社。
就业前景:多进入文化机构、高等院校、新闻媒体单位,从事文学评论、编辑、宣传策划等工作。
推荐院校: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辽宁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博士点单位: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暨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辽宁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扬州大学、云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报考热度:★★
由于文艺学专业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因此在文学类专业中报考热度一般。选择此专业的考生大多出于兴趣和爱好,虽然报考人数不多,但却是精英云集。同时,由于各院校招生人数较少,录取比例通常在15%左右。
接下来是对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介绍:
专业简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以中国境内语言为研究重点,分析、归纳人类语言的发生学关系和内在规律。该学科可分为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两大块,理论语言学倾向于理论研究,探讨特定语言的语音、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的共时结构和历史演变规律;应用语言学则泛指语言学理论或方法运用在其他领域及学科而产生的应用性交叉学科,如语料库语言学、法律语言学、教学语言学等,实用性更强。对外汉语在某些高校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方言学、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测试、文化语言学、语音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所学课程:汉语语言学史、语言学概论、语言变异研究、语言与文化、中国语言学史、语言统计学、汉语方言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实验语音学、语法专题研究、修辞专题研究、语体学研究、文字音韵训诂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参考书目:《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法讲义》朱德熙,商务印书馆;《语言学概论》高名凯、石安石,中华书局。
就业前景:多在高校、科研单位、对外汉语培训机构、新闻出版机构以及中学、国家机关从事教学、研究、培训等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广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
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
博士点: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报考热度:★★★★
由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因此在相关领域报考热度较高。选择此专业的考生通常对语言有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语言能力,虽然报考人数较多,但也是精英集中的领域。同时,由于各院校招生人数有限,录取比例通常在15%左右。
当前,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人才短缺现象日益凸显,缺口已达百万,且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众多院校纷纷增设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并加强对外汉语方向的培养,报考热度显著提升。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2007年报考人数高达891人,创历史新高,录取比例通常不足10%。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专业概述:汉语言文字学是语言类传统学科,涵盖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大领域。它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传统学科,以及现代汉字学、汉语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修辞学等现代学科。主要研究汉语从上古到现代的口语和文字系统演变规律、结构特征和现状。现代汉语侧重研究现代普通话和方言,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紧密相关;古代汉语侧重研究古文字、古音韵、训诂、词汇等,与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和古代文学密切相关。
研究方向:汉语方言、汉语史、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音韵文字训诂、中古汉语词汇语法、汉语语音学、汉语发展史、汉字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等。
所学课程:古代汉语语法学、汉语语音史、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汉语修辞学、语言学理论、现代汉语语法学、中国语言学史、汉语史料学、方言专题研究、词汇学专题研究等。
参考书目:《基础语言学教程》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语言问题》赵元任,商务印书馆;《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商务印书馆;《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就职于高等院校、国家文化出版部门、中学、对外汉语培训机构等。
推荐院校: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
报考热度:★★★
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基础学科,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性质突出,名校名师众多,就业和深造前景较好,研究生毕业进高校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历年来报考人数稳定。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专业概述:中国古典文献学以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典籍、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时间较短,仅有20多年历史。该专业致力于中国古代典籍的研究与整理,如文学作品总集、历代作家别集的校点、笺注、辑佚、编著,作家、作品基本史料的整理研究,撰写作家传记、文学活动编年、作品系年以及写作本事、流派演变的记述与考证等。
研究方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文献、唐宋文学文献、元明清文学文献等。
所学课程:古籍校释学、古籍版本学、古籍整理实践、古代专书研究、中国目录学史、古典文献形态学、古籍考证学、古籍辨伪学、古籍辑佚学、古籍编纂学、古籍检索学等。
参考书目:《中国古文献学》孙钦善,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人民出版社;《文献学》王欣夫,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文献学概要》杜泽逊,中华书局。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进入大学、科研机构、出版社、图书馆、文化产业等相关部门从事古典文献研究及教学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等。
报考热度:★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性强,研究内容较为冷僻,就业受到一定限制。且一直以来招生人数不多,报考者大多是对这方面感兴趣的考生,其硕士点大多设在研究所,因此每年的报考人数相对较少。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专业概述: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魅力的组成部分。该专业以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学体裁的演变、历代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现象、典籍、文论、各个时期文学承前启后的关系等为研究对象,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古文功底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熟悉某一段历史阶段的文学发展情况。
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魏晋隋唐文学、宋元文学、明清及近代文学、分体文学史、古代文论等。
所学课程:校雠学、诗经研究、楚辞研究、史记研究、杜诗研究、先秦两汉文学史、六朝诗歌流变、唐代文学研究、宋代文学研究、元明清小说史、近代文学研究、近代学者治学方法、中国戏剧史、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参考书目:《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罗宗强、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就业前景:近年来兴起的“国学热”使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重新焕发活力,招生人数较多,毕业生多从事教学、文化宣传、学术科研、新闻出版采编等方面的工作。
推荐院校: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
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博士点:安徽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暨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西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报考热度:★★★★
许多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认为,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兴趣,而非其实用价值。事实上,从近几年的形势来看,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似乎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取向。这使得原本热度稳定的古代文学专业越来越受欢迎,2007年北京大学的录取比例高达3∶100。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专业概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致力于将学术研究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该专业主要对20世纪以来的文学理论与思潮进行重新审视,深入探究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思潮流变、文学群体及作家作品,探讨文学与乡土文化、启蒙文化、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通过拓展研究视野,运用新兴研究方法,将传统文学研究融入“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以回应当代社会巨变带来的文学与文化新问题。北京大学与南京大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儿童文学、戏剧影视文学、科幻文学、民间文学、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乡土文化等。
课程设置: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中国现代作家论、中国现代文学论争、现代台港文学史、现当代文学思潮史、文学经典导读、当代文学通论、当代各体文学专题等。
推荐参考书目:《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新中国文学史略》刘锡庆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就业方向:通常在企业、高等院校、文化单位、新闻出版机构等领域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大学、南京大学。
博士点: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报考热度:★★★★
该专业因其招生人数众多、时代感强、知识覆盖时间段较短,便于入门和复习,成为众多跨考生的首选。本专业深造空间广阔,报考人数持续攀升,近年来尤为明显。2007年,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比例分别为6%、9%和7%,可见其热门程度。
专业简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相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系统知识,能在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和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翻译、文学创作、新闻等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主要学习民族的语言、文献,了解相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并接受专业工作所需业务能力的训练。本专业地域性较强,仅有少数高校开设。
研究方向: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少数民族文献研究、中国历代民族政策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关系史、中国少数民族族别史、藏族语言文学研究、维吾尔语研究与应用、文献翻译研究等。
课程设置: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有关民族语言史、有关民族文学史、有关民族现代语言、汉语—民族语语法对比、有关民族历史等。
就业方向:主要在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工作。
推荐院校: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科院、南开大学、四川大学、新疆大学、黑龙江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贵州民族学院、云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
报考热度:★
本专业特色鲜明,兼具语言与文学两方面的专业性质。由于开设院校少且多在西部地区,语言的限制使得报考者大多为本地或本民族考生。学术研究专业性强,招生人数有限,报考人数相对较少。
专业简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复合型学科,吸收传统世界文学研究成果,打破学科界限,将世界文学、欧美文学纳入全球整体格局中,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中外文学功底和开阔的文化视野,良好的外语能力,能够熟练阅读外文文献。
研究方向:中外文学关系、比较文学与文论、世界华人文学研究、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比较文学理论、西方文学与中西比较文学、东方文学与东方比较文学、比较诗学、欧美文学、国外中国学等。
课程设置: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导论、西方文艺理论专题研究、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西方文学专题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中西比较诗学、中日文学研究、比较美学、比较文艺学、英美文学原著、中西美学比较研究、中外现代文学、西方现代文学等。
推荐参考书目:《比较文学概论》陈敦、刘象愚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史(欧美卷)》朱维之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东方文学史通论》王向远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就业方向:主要在高校、科研单位、新闻出版行业、涉外企业等领域工作。
推荐院校: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
报考热度:★★★
本专业优势在于其开阔度和开放性,但对外语要求较高。外国语言系也有类似专业,更适合对外国文学研究本身有兴趣的报考者,其报考热度一直稳定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