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务员行测真题解析,高手帮帮忙!
第一题:题目询问的是2008年4月的投资额,而资料中仅提供了2009年1月至3月以及1月至4月的数据,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计算2008年1月至3月和2008年1月至4月的数据差来求得2008年4月的投资额。
2008年1月至3月投资额=2009年1月至3月投资额除以(1+4.1%)=4688(约等于)
信息来源:2009年1月至3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为4880亿元,同比增长4.1%
同理,2008年1月至4月投资额=2009年1月至3月投资额除以(1+4.9%)=6950(约等于)
信息来源:2009年1月至4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为7290亿元,同比增长4.9%
因此,第一题的答案为:6950-4688=2262,选择A。
第二题:题目要求计算商品住宅完成投资占房地产开发的比重,因此需要计算1月至3月和1月至4月的比重差。
1月至3月比重=商品住宅投资除以房地产开发投资=0.7012
信息来源:2009年1月至3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为4880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3422亿元,同比增长3.2%
1月至4月比重=商品住宅投资除以房地产开发投资=0.7015
信息来源:2009年1月至4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为7290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5114亿元,同比增长3.4%
因此,第二题的答案为:0.7015-0.7012=0.0003,换算一下就是0.03个百分点。
二、公务员考试中,行测里每个题的分值是多少
公务员考试中行测总分是100分,但每题的分值并未公布,行测题目总数一般为135题或120题。
行测题型分为常识判断、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五大类。
三、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解析(三)
本文是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解析(三),详情如下:
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你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答案。
98. 研究者们从萤火虫的发光特性中得到灵感,运用合成生物技术,将荧光基因重新组合入一种农杆菌中。通过这种农杆菌与拟南芥这种小型植物的相互作用,实现了DNA的传递,从而培育出了发光的拟南芥。他们设想,如果这项技术能应用于树木,那么未来的树木将能够发光,甚至能作为路灯使用,这将大大节约能源。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 研究者将荧光基因重组到一种农杆菌中,利用其与树木传递DNA,但这种细菌会影响树木的生长寿命。
B. 拟南芥能够很好地与农杆菌中的荧光基因融合,但一般的树木难以与这种基因结合。
C. 这种利用生物技术实现的廉价光源非常节能,据分析其产生的能量比电池更加密集。
D. 繁华街道中由于车辆密集,这种发光植物很难显现出来,只有在林荫小道中才能发挥照明作用。
99. 最新的研究发现,狼和狗的关键性区别在于食用人类食物。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化,狗因为消化淀粉的基因而能依赖人类剩余的饭菜繁衍,并最终被驯化,在形态、生理功能、行为习惯和对人类的态度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成为了家畜。以下哪项为真,不能质疑上述说法?
A. 如果人们在野外捕捉了狼的幼崽,并对它们进行驯化,时间长了小狼的行为也会发生变化,并且会和人类亲近。
B. 长期的野外观察表明,当狼群缺少可猎食的动物时也会挖掘植物的块茎充饥。
C. 在牧区许多牧羊犬和其主人一样以肉食为主,并不吃淀粉类食物,并且时代如此。
D. 狗从农业社会开始食用人类的饭菜,因此狗比狼对人类更友好,更愿意在人类定居点的周围徘徊。
100. 在室温气体的作用下,全球平均温度不断上升,并伴随着绝对湿度的全球性增加。预计在未来的湿热环境中,人类的劳动量将会下降。以下哪项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
A. 湿热天气对户外人员的劳动影响较大,不太影响室内人员。
B. 随着劳动保护和机械能力的提升,环境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小。
C. 气候湿度增高比温度升高更能对人类劳动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D. 气候问题主要限制了热带和中低纬度地区的人类活动。
(由于篇幅限制,其他问题将按照相同格式逐一回答,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