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能力问题,东南大学考研并非易事。东南大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后经过多次演变,包括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重要阶段。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学校文理等科迁出,以原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吸纳了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相关系科。在国立中央大学本部原址上,成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2000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形成了新的东南大学。教学理念:步入课堂,我们能够深刻体会到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和谐,教师与学生在问答中碰撞出的智慧火花。学校根据学生不同的智力层次与学习能力,提出了在不歧视或忽视任何一个学生的前提下,正视学生的智力层次差异,努力缩小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适合自身条件的发展。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东南大学东南大学考研难度分析如下:难度较高。东南大学作为我国顶尖的综合性大学,其研究生招生竞争激烈,考试难度相对较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科实力雄厚。东南大学在多个学科领域都拥有坚实的实力和优势,尤其在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领域具有很高的国际影响力。因此,这些学科的考研竞争尤为激烈,录取门槛较高。二、招生规模有限。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规模相对较小,而报考人数众多,这使得竞争更加激烈。考生需要具备优秀的学术成绩、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三、考试内容全面深入。东南大学的考研内容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注重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考试内容全面深入,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学术视野。四、复试环节严格。除了初试外,东南大学在复试环节也非常重视考生的综合素质和科研潜力。复试环节包括面试、实验操作等环节,需要考生具备全面的能力和素质,同时要有良好的表现和发挥。综上所述,东南大学考研难度相对较高,需要考生具备优秀的学术成绩、全面的能力和素质,同时要有良好的表现和发挥。因此,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充分了解考试要求和难度,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东南大学数学考研经验分享学长19年考研,一战425分成功进入东南大学。数学三143分。考研数学重要性分析很多人认为考研就是考数学,我深有同感。从分值的角度来看,考研总分500分,数学作为一门150分的学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应试的角度来看,数学试卷具有极强的客观性,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这意味着通过平时有效的刻意训练和考场稳定的发挥,数学完全有可能考到超高分甚至满分。从时间分配的角度来看,数学复习应该占据我们一天中绝大部分的时间,当然,很多同学没有做到这点,考完研才后悔。学长也是考完研才领悟到,数学是所有科目里投入产出性价比最高的一门学科。虽然我考的是数学三,但我认为这篇经验文章同样适用于数一和数二的同学,本质的学习方法是相通的。一、准备本科专业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在大一时候就有考研打算,后来在大三上时正式决定考研,一方面是因为不想那么早工作,另一方面也想多学点知识,提升自己。在择校上,由于大三下时还要上六门课,而且每门课每周都有作业,实在没有太多时间复习,于是在多重考量下,还是选择了考本校本专业,也就是数学。考试科目就是政治、英语一、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后两门都是我的专业课。刚好去年年初遇上疫情,在家上网课,后来五月底回学校又是各种考试,故而在六月份前基本上没有怎么开始复习,只是看了部分专业课的教材。我全程没有报班,是参考了很多经验贴,然后自己制定的计划,不过也看了很多网课。下面分别介绍每门课的备考。二、各门课备考1.政治政治我是在去年八月中旬左右开始的,每晚用倍速看徐涛的强化课,徐涛讲课很有意思,尤其是马原,比较难理解,通过网课会更好地理解同时相应地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练,看完一章后章节的选择题和相应部分的1000题,做的时候我是把答案写在A4纸上,单选多选各一张。做完一遍后我又开始看徐涛的刷题班,同时刷第二遍1000题,这一遍的答案我是写在1000题的刷题本上的,刷题本是从网上找的电子版,然后在ipad上做的。政治选择题非常关键,所以1000题要认真做。在最后一个月左右的时候我开始背政治以及大题,同时做各种押题卷,除了肖四肖八,我还找了徐涛的押题卷做,不过主要还是做选择。知识点我是用的徐涛的小黄书背的,不过我个人觉得腿姐的也挺好的,这个看个人选择。重点背肖四的大题,不过肖四不要拖到最后一个周再背,否则真的有点来不及,当然背肖四也需要有侧重点,这个在肖四出来后在网上会有各种分析的。此外也需要多关注时事,选择题能拿到时事的分也会对成绩有影响,毕竟能多几分是几分嘛。总的来说,政治不需要开始太早,当然了也不能太晚,最迟九月份就一定要开始了。政治前期就好好刷选择,后面会有各种预测卷和小册子来帮助你背后面的大题的。2.英语一在英语上,我英语不是很好,所以也没什么经验和方法,考研英语是擦线过的,但不得不说今年英语一是真的很难,做阅读的时候就感觉问题和文章根本没关系,以至于考完后我都记不清自己写的选项。不过背单词还是很重要的,除却一些特殊情况,我从去年四月份开始就每天早上起来背单词,用的是app,因为我从大一开始就在用背单词的书,比较熟悉和习惯,尽管它设计不那么好,我还是用的红宝书。背单词软件,这个就看个人习惯和选择了,只要自己用的习惯有效果就可以。阅读和作文是关键,作文大概11月份就一定要开始了,而且一定要有个自己的模板,不要盲目背范文,可以买本作文书来自己总结,我当时是的刘晓燕的,虽然前阵子她出事了,但有一说一她的作文书比较基础一点,不过如果介意可以看别的人的作文书。作文比阅读容易提分,所以作文也还是要多花些时间的。关于阅读,我也没什么办法,但是真题要好好做,我买的是张剑的黄皮书,近20年的真题,前几年的由于题型不太相同,当练手,然后再去仔细看文章翻译,后面从10年左右开始,题型稳定后多观察选项的设置方式和错误原因。我当时看了些唐迟的视频,他的有些方法还是可参考的,阅读多练,我是从八月份后开始每天下午做两篇阅读,真题做了两遍,其实做第二遍的时候,有些还是很陌生。翻译和完型我都没有花太多精力,完型比阅读好做,而翻译真的太难了,后期我是找了唐静的翻译笔记看,里面有些固定句式的翻译。新题型无论是哪种都需要练习,但是最后遇到哪种,就看运气了。总体来说,英语与个人积累也有关系,但是作文一定要重视,作文比阅读容易提分,还有就是字迹要工整。考研时,我是先写的作文,再做的四篇阅读,之后是新题型,然后完型,最后做的翻译。3.数学分析
在备考初期,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了全面阅读,本科阶段我参考的是复旦大学欧阳光中的教材,但发现难度较大,因此我选择了华东师范大学第四版的数学分析,利用iPad上的电子书进行学习,并逐条总结定理于白纸上。
自七月中旬起,我开始观看李扬的网课,并配合他的强化讲义。虽然李扬也提供了基础课,但我直接选择了强化班。我在强化讲义的目录上记录了完成每一节的日期,并参照李扬的进度制定每日计划。通常情况下,我会坚持完成当天计划。第一遍学习时,我选择了带有答案的版本,确保理解后,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我在脑海中梳理解题步骤,并在草稿纸上详细记录。对于熟悉的部分,我会跳过相应的网课,网课通常以2倍速观看。
十月初,我完成了第一遍强化讲义的学习,随后开始阅读无答案版,并总结重点知识和题目中的重点于白纸上。考前一个月,我完成了第二遍学习,并开始每天做一套真题,同时复习强化讲义中的重点部分。对于难度过高或过于偏颇的题目,我选择放弃,更注重解题思路和掌握程度。
总体来说,我认真学习了强化讲义两遍,并认真完成了每一套真题,及时总结归纳。我习惯将这些内容写在白纸上,以便清晰明了。对于裴礼文的教材,由于备考时间紧迫,我选择未阅读,且该教材内容偏厚,且包含大量偏题,不太适合考研。
关于高等代数,我的复习方法与数学分析类似。前期我使用了丘维声的高等代数教材,即那本厚重的书籍。复习思路与数学分析相似,我同样参考了李扬的网课和强化讲义,并记录了完成每节的日期。李扬的强化讲义中包含许多解题思路与方法,我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强化讲义的有答案版和无答案版我都学习了两次,最后一个月则专注于真题练习。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学习高等代数,虽然数学分析中有些地方难以理解,但高等代数的学习过程较为顺畅。最终,高等代数的成绩比数学分析高出20分。
在两门专业课上,我认为多做题目至关重要。如果遇到难题,在查看答案后,一定要亲自再写一遍,以确保真正理解。我通过网购真题和解答进行练习,尽管前几年的题型与现在有所不同,但仍可作为练习。对于一些题目,我选择模拟考试进行练习,模拟时按照考研时间进行。无论是数学分析还是高等代数,对已练习的题目要有大致印象,思路和动手能力都很关键。
高等代数教材推荐如下:
- 北大版高等代数
- 张禾瑞版高等代数
- 高等代数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
- 高等代数考研教案
关于作息与心态,我习惯早睡早起,除了冲刺阶段和一些特殊情况,我尽量在十二点前入睡,六点半左右起床。中午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之间吃午饭,饭后休息片刻,中午睡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晚上五点左右吃晚饭,饭后休息片刻。冬天早上起床较为困难,但我仍会努力起床。起床后先背单词,然后吃早餐,早餐后看政治,下午起床后先做两篇阅读,再看高等代数。晚上会复习白天未完成的部分,然后看政治。最后一个月,晚上会看看英语阅读,早上和睡前背政治。此外,早上还会复习自己总结的作文模板。当时大四上学期还有三门课,所以我会在课上看看政治或做1000题。确实需要协调上课与复习,但好在最后三门课都顺利通过了。
在考研前的两个周末,我使用真题进行模拟考试,作息习惯也接近考研时间。有时候会感到困倦,但我会尽量保持清醒。最后一个月左右,由于晚上过于困倦,我中午起床后会喝杯咖啡,晚上适当运动。身体健康也很重要,备考期间我曾感冒,这对进度影响很大。如果生病,一定要先养好身体,再认真复习。
暑假期间,我没有选择留校,而是回家备考。家人很支持我,我的书桌和卧室分开,他们白天上班,加上家庭环境让我安心,所以我选择了回家。暑假期间,每周会有一个晚上与家人散步,整天闷在家里复习会感到枯燥,所以会出去换换环境。每周也会有半天和朋友出去玩,看看电影,聊聊天放松一下。回校后,我在寝室备考,寝室当时只有三个人,我们都考研,所以一起备考,中午晚上也会聊天放松。
总体而言,我备考的重点在专业课上,因此政治和英语花费的时间相对较少。尽管最后考出的成绩不算太高,但我并未在这些科目上投入太多精力。每门课我都用两个周末进行模拟考试。在饮食上,考研前我会吃清淡的食物,以防万一闹肚子。此外,专业课上做过的题目要有印象,即使不记得完整过程,也要大致了解方法。我当时数学分析就有一道做过的原题忘了,最后白白丢分。
考研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心态至关重要。备考期间会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情,但要学会放松,一件一件解决,不要焦虑。后期不要担心复习不完,时间不够,不可能把所有内容都复习到。能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学习,尽可能掌握复习的内容,考场上好好发挥。既然决定了考研,就希望能顺利上岸,我当时没有想过要二战,没有给自己留后路,就是尽力复习。如果真的没考上,就找工作。备考期间,我没有想太多,也不会让自己想太多,只是努力学习,加油干!
关于建议,我认为19年的考研难度变化较大,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很多同学在考试过程中心态崩溃,一道题想了五分钟都没思路。所以考场心态需要自己调整,对于想了五分钟仍无思路的题目,不要死磕,先做后面的简单题目,有时间再回来解决。
在备考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尝试自我暗示、深呼吸等方法来缓解紧张。无论是什么考试,考场上我都会暗示自己:“我难人难,无需畏难;我易人易,不可大意。”最后,愿每个付出努力的人都能得到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