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名称:太原科技大学英文名称: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成立时间:1952年高校隶属:国家机械工业部高校性质:省部共建高校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窊流路66号[晋阳湖校区:晋城校区地址略]邮政编码:030024[编辑本段]太原科技大学历史沿革太原科技大学坐落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始建于1952年,在我国的机械制造和重大技术装备行业内享有盛誉。1956年,学校划归国家机械工业部管理,成为全国仅有的两所重型机械类院校之一。1965年,为了加强学校建设,国家将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的起重运输机械专业及相关师生并入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并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知名院校调集了一批专业教师,显著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实力。1998年,在全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太原科技大学改为由教育部与山西省共建共管、以山西省为主管理的省属重点大学。在此期间,学校实施了跨越式发展战略,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2004年,经教育部校名更改委员会评审通过,学校更名为太原科技大学,开启了学校发展的新篇章。五十年风雨兼程,太原科技大学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我国重型机械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辉煌历程。几代科大人也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的首任校长支秉渊先生,被誉为“中国的福特”、“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中国内燃机第一人”、“近代机械工程家”,曾与侯德榜、凌鸿勋、矛以升、孙越崎等四人共同获得“中国工程师金杯奖”。学校前任校长、现山西省副省长张少琴教授创立的基于能量的Z—断裂准则,成功预测了含裂纹复合材料板的裂纹扩展方向角及裂纹开始扩展的条件,得到国际断裂力学界的认可,即世界公认的“Z-理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太原科技大学已从一所单科性机械类院校,发展成为在全国机械行业内具有实力的多科性综合大学。[编辑本段]太原科技大学教学规模学校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同时大力发展研究生及博士生教育,并兼顾全日制高职高专教育和成人本、专科教育。太原科技大学占地面积1500余亩,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积16万平方米,实验室面积8.5万平方米,图书馆面积1.6万平方米,学生宿舍5.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870万元,各类图书资料102万册,图书馆拥有CSA、SpringerLink、CNKI、超星、万方、维普等20余种数据资源库。在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科研优势,现有1个重型机械教育部工程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5个省重点建设实验室、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充分表明了国家和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目前,学校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在校全日制学生15515人,其中研究生774人,本科学生9392人,专科生5349人,并有成人教育学生5067人。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在校生5659人。太原科技大学科研工作坚持“立足优势,结合需求,注重应用,强化转化”的原则,围绕重大技术装备设计、制造的关键技术,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科研数量和质量不断上升。近年来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大型企业项目近500项,荣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41项,其中“延长大型轧机轴承寿命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近4000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421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82部。学校非常重视产学研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2000年,学校与中国二重集团、太重集团、柳工集团、徐工集团等全国四十多家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经贸管理部门共同成立了“太原科技大学产学研董事会”,大大增强了服务地方经济和行业技术发展的能力,成果项目转化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数十亿元。目前学校在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科研优势,现有1个重型机械教育部工程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5个省重点建设实验室、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主办刊物《太原科技大学学报》、《铸造设备研究》具有较大影响力,并承办《思想教育》、合办《山西省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等期刊。2008年学校被授予山西省模范单位,山西省文明和谐单位称号;被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筹备工作突出贡献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英语竞赛、体育大赛中,获国家和山西省一等奖、二等奖共计50多项。[编辑本段]太原科技大学专业建设太原科技大学现有本专科专业 52个(本科专业37、专科专业15个)。本科专业覆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学七大学科门类。博士学位授予学科2个,分别是: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位授予学科37个,其中一级学科5个,分别是: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32个,分别为:工程力学、流体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钢铁冶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农业机械化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应用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诉讼法学、科学技术哲学、产业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光学、电路与系统、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企业管理,另在3个学科领域拥有工程硕士授予权。学校现有15个学院(直属系),拥有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工程中心5个、58个实验室(其中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太原科技大学本科专业一览→经济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法学,社会工作。教育学:社会体育。文学:英语,艺术设计,绘画。理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环境科学。工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6大学科门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4大学科门类),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安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工程,工程力学。管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工业工程,会计学,电子商务。[编辑本段]太原科技大学教学体系太原科技大学是一所具有优良办学传统的以教学为主的高等院校,具有良好的教学基础。学校教学管理机构健全,基础教学组织完善,有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教学工作与教学计划、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务工作、实践教学、学籍管理、教师和教学管理队伍、素质教育等各方面已基本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和教务管理信息化。在培养模式上,在省内高校中率先实行了学分制,实行了弹性学分制和学生自主选课,使学生有更大的自由度进行选科(专业)选课、选师、选时,加大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力度,在更大的广度和深度上发展个性,营造出更为宽松的成才环境和空间。近年来,学校为不断加强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实践性,按照二十一世纪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全面修订教学大纲,积极试点名师工程、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和品牌课程建设工程,形成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了教学科研基础设施的投入,共投入经费 3000万元。建设了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等现代教学设施,购买了大量先进的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改善了教学条件。同时开展了CAI教学试点,逐步实行了实验室和计算机中心的开放,实现了教学手段的更新改革,完善了教学管理手段,建立了计算机网络教学管理、网上选课及其服务系统。建立了由“教学督导评价,领导听课制度和学生评教”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了教学管理的全局性、全程性和全面性。学校图书馆全部图书资料流通实现计算机管理,为中国期刊网镜像网二级站,并建有多种期刊的集成数据库和电子阅览室,可实现多种资料的检索查询。五年来,获省部级以上教学奖励11项,出版教材82部。学校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办学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近年来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和全国大学生英语大赛中,5次获一、二等奖。在全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该校毕业生深受重大装备制造行业的欢迎,特色专业毕业生长期供不应求,全校一次性就业率多年来均保持在95%以上。学校设有较好条件的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其中附属机械厂是省高校校办企业中唯一有定型产品,产品畅销全国。
30多个省市,以及东南亚、非洲的教育部认证企业,每年接纳工科学生教学实习人数达3000名以上。学校设有60多个固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学校与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共同培养研究生,利用国家及研究院所的先进设备、高级别项目和科研人才,致力于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建设高水平的工程硕士培养基地。目前,学校已与多家研究院所签订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协议。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学校致力于改善培养结构,提高培养质量,从研究生课程体系、学术论文等方面入手,构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督和保证体系。
[编辑本段]太原科技大学科研成果
太原科技大学化学实验室现有科研及科技开发机构26个,研究领域涵盖材料加工工程、机械设计制造、车辆工程、计算机控制、经济管理等领域。其中,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技术在冶金机械、起重运输机械工程及工程机械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特色优势显著,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连续承担国家重大攻关课题15项,与一重、二重、太重、柳工、徐工、山推及西重所、国家工程机械质检中心、国家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等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合作,圆满完成了300MW和600MW电站大锻件制造和质量控制、三峡工程中的1200吨起重机设计制造、秦皇岛港务局三期工程的1200MM气垫皮带机和10吨门机制动系统设计制造、宝钢二期和三期工程中的2050MM热连轧机、1580M热连轧机改造、西气东输工程的大型吊管机、推土机设计制造等30余项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国家重点技术工程任务。学院还负责组织或参与了国家“八五”、“九五”、“十五”大型冶金成套设备发展规划中的“大型轧机成套设备研制”等12个项目的编写工作,牵头编制了“重型机械设计标准”“起重机设计规范”等10余项国家标准。五年来,我校共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国家软科学项目和省部级科研课题494项,发表论文4712篇,被SCI、EI、ISTP收录论文395篇;出版学术专著97部、译著5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1项,获发明专利33项。目前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2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1项,已连续三年被评为山西省产学研先进单位。
[编辑本段]太原科技大学师资校历
太原科技大学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099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418人。教授116人,副教授308人,具有博士学位82人,具有硕士学位35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2人,山西省拔尖人才2人,省部级学科带头人20人,省部级学术骨干60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42人,享受政府特贴专家22人,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专家和青年科技专家6人,机械工业部部属院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10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和青年学术带头人4人,省级教学名师生6人。有2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入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入围山西省“333人才工程”。
[编辑本段]太原科技大学交流合作
太原科技大学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奥本大学、日本长冈技术科学大学、莫斯科建筑工程大学、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学院等外国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经常互派访问学者。学校还与日本日中言语交流协会等国外团体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学校致力于与国内高校的沟通与交流,为机械行业教育协会理事单位,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等众多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均有合作关系,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
五十多年来,太原科技大学一直立足于国家机械和重大技术装备行业进行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与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日本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上百家全国机械制造骨干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2000年,学校与全国七十多家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经贸管理部门共同成立了太原科技大学产学研董事会,使学校产学研合作进一步规模化和制度化。学校还与机械行业各大研究所合作,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学校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和优势,积极服务于山西省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太原重工、太钢、平阳机械厂等一大批山西省骨干企业和各地市政府部门开展广泛合作。2004年学校与运城市人民政府合作,成立了太原科技大学运城工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人才及科研优势,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的进步。
[编辑本段]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
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是一所以机械类、材料类、电子信息类等专业为特色,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由太原科技大学和山西省导通科技公司联合创办的一所独立学院。学院位于太原市晋祠路,紧邻太原市风景名胜晋阳湖,在太原晋阳新区的规划范围。学院于2002年6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同意组建,2003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004年3月,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2005年1月,通过了教育部对独立学院的办学条件和教学条件的专项检查。自2003级学生起,对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颁发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本科毕业证书,并经太原科技大学学位委员会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学生授予太原科技大学学士学位。学校实行民营机制和独立自主的办学模式。自创办以来,充分依托太原科技大学的综合办学优势,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趋势,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建校、从严治校”的办学理念,继承太原科技大学“负重奋进,笃行求实”的办学传统,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努力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科技进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近几年来,学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建设,优化专业结构,使学校走向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综合办学实力不断提升。目前,共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法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经济学、会计学、英语15个专业,在校学生4400余人。
[编辑本段]太原科技大学院系设置
太原科技大学设有机械电子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应用科学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法学系、人文社科系、外语系、艺术系和体育系共11个学院(直属系)。材料加工工程、车辆工程、系统工程和工程力学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应用数学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
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会计学专业、经济学专业、工业工程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产业经济学专业、企业管理专业,价格调整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会计学专业、经济学专业、工业工程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产业经济学专业、企业管理专业,价格浮动10%。
太原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应用科学专业、信息技术专业,价格调整后: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应用科学专业、信息技术专业,价格浮动10%。
太原科技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价格调整后:法学专业,价格浮动10%。
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系:社会工作专业、心理学专业,价格调整后:社会工作专业、心理学专业,价格浮动10%。
太原科技大学外语系:外语专业,价格调整后:外语专业,价格浮动10%。
太原科技大学艺术系:工业设计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绘画专业,价格调整后:工业设计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绘画专业,价格浮动10%。
太原科技大学体育系:体育专业,价格调整后:体育专业,价格浮动10%。
太原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学院为太原科技大学下属2级学院,下设化学工程系、生物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基础部,开设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两个本科专业,应用化工技术等9个专科专业,价格调整后: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两个本科专业,应用化工技术等9个专科专业,价格浮动10%。
大连科技学院的学生确实有机会进行研究生考试(考研)。实际上,大连地区有多所高校提供研究生教育机会,这些学校包括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大连水产学院以及大连大学。这些学校不仅学术实力雄厚,而且在各自的领域内有着广泛的影响。
大连理工大学作为国内顶尖的理工类高校之一,其工程学科在全国排名前列,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生教育项目。大连海事大学则在航海技术领域有着深厚的研究底蕴,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术环境。东北财经大学专注于经济与管理学科,是考研学生中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理想选择。辽宁师范大学则以其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著称。
大连医科大学以其医学教育而闻名,为有志于医学研究的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大连外国语大学则在语言学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是外语类专业的热门选择。大连交通大学和大连工业大学在工程技术领域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大连水产学院则在海洋科学方面有着显著的研究成果。大连大学则提供多学科的研究生教育机会。
以上这些学校为大连科技学院的学生提供了多种考研途径。当然,具体申请条件和流程可能会因学校而异,建议考生们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学校进行进一步了解和准备。
大连科技学院(Dal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是一所理工类的民办高校,同时也被列为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创建于2002年7月,其前身是大连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1年4月,经教育部正式批准,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高等学校。
截至2022年6月,大连科技学院拥有一支由667名教职工组成的团队,其中包括419名专任教师。在校生人数超过12000人。
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大连科技学院占地面积达78.8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9.5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9389.97万元,馆藏图书数量为100.67万册。学院设有12个教学单位,开设有34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理工科的多个领域。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配备了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学院还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和就业的机会。
在考研方面,大连科技学院的通过率约为23%。尽管这一数据相对较低,但学校通过不断加强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努力提高学生的考研通过率,并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考研辅导和培训资源。
除了学术研究,大连科技学院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学院还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海外交流和深造的机会。
总之,大连科技学院作为一所具有较高声誉的理工类民办高校,在教学、科研和国际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