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虽然开始准备有些早,但提前规划仍是可行的!以下是你需要着手的事项:
**大一大二阶段:**
1. 英语四六级证书是必备的,考研越好的学校对英语的要求越高。特别是想要考取双一流学校的同学,竞争激烈,通过四六级至少不会成为你的拉分项。
2. 专注于专业课学习。大一大二阶段,多去图书馆,宿舍并不是理想的学习环境。打好基础知识,对你大三考研将大有裨益;若考研涉及数学,则更要提前复习,确保课本基础知识理论扎实。
3. 继续学习英语。这一点可能已经多次提及,但大一大二阶段认真学习的同学,大三考研时会相对轻松,至少不会对英语感到畏惧。
**从大三开始,重点准备考研:**
1. **选择学校**
- **难度等级**:通过百度搜索院校排名和历年报录比了解学校难度。
- **招生人数**:查看招生人数,排除个位数招生名额的学校。
- **城市选择**:根据经济发展、教育水平等因素,考研国家线分为A区B区,A区国家线一般较B区高十分。一区多为教育强省,名校资源丰富,竞争激烈;二区相对竞争较小。建议优先考虑A区,可以往B区调剂,大城市资源和机会优于小城市。
- **自身能力**:在考虑目标学校的同时,也要考虑自己的实力。不要只盯着985、211院校,有些双非学校的专业排名很高,同样值得报考。注意避开歧视第一学历的学校,报考前上网搜索院校是否有歧视、压分等黑历史。
- **选专业**:除非对专业真的不喜欢,或有心仪的专业,或本专业就业前景堪忧,不建议随意跨专业考研,尤其是与专业毫不相关的跨考,因为你要与学了3年的同学竞争,重新学习全新的课程,复习压力很大。
2. **信息搜集渠道**
-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全国招生单位各专业相关信息,教育部发布考研政策的官方平台。
- 中国考研网:考研简章完全指南,有详细的院系介绍、导师信息、专业信息、就业方向指导、历年分数、历年报录比等。
- 中国教育在线考研频道:查询院校报录比,比较考研难度。
- 考研专业知识库:通过地区、专业等信息筛选合适的院校,了解学校信息。
- 考研报录取查询:了解各个学校专业报录比,报名更有把握。
- 考研历年真题库:查询历年政治、英语和联考专业课真题。
- 考研论坛:下载考研帮APP,获取考研信息,互动沟通求资料找研友。
- 知乎:各大学长学姐经验帖,各科考研干货。
- B站:丰富的各科视频资源。
- 中国大学MOOC:汇聚各类中国顶尖大学的教育课程。
3. **搜集参考资料(大三下学期3月-4月**)
- 确定专业和学校后,可在报考院校官网查到具体考试科目、考试代码,根据这些准备参考书。
- **专业课参考书**:目标院校官网会公布,按照官网信息购买。不同学校的参考书不同。如果官网没有,可以参考考试代码,查找其他学校相同科目的参考书,或联系已上岸的学长学姐。
- **公共课资料**
- **考研英语**:单词《考研词汇闪过》,真题《考研真相·真题规律篇》《考研真相·真题解析篇》。
- **考研政治**:徐涛《核心考案》、肖秀荣《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肖秀荣《肖4》《肖8》。
4. **规划全年复习具体安排**
- **第一轮复习(6月之前)**:基础复习,尽量在6月之前完成。
- **英语**:掌握单词、语法、长难句等基本内容。每天用《考研词汇闪过》背单词,每天1个list,约80个单词。背单词时,重点在于对词义有印象,知道其意思即可,不用会写。注意词义可能有多个,考研中常有考察。
- **几个注意事项**:
- 背词量要大。考研大纲词5500个,每天只背20个,得背到猴年马月去啊。一般合理的是60~70个,超过100就不是很建议了,会占用其他科目复习的时间,效果也一般。
- 及时复习。早上背的词,晚上得复习;每周也可以抽一天复习。
- 不断重复。单词不只背一遍,一轮复习背完一遍,二轮复习还得再背,三轮复习还得再背。一本单词至少得从头到尾完整地背3次吧。
在考研复习中,单词、语法、长难句以及阅读理解的具体方法,我主要依赖《考研真相·真题解析篇》。四本“真题规律”系列——《真题词汇篇》《真题语法篇》《真题考点篇》和《真题方法篇》能针对性地解决我的复习难题,使我的复习效果事半功倍。
对于真题的复习,我首先使用《考研真相》进行精读:
分析句子结构:将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陌生句子摘录下来,学习分析句子的结构,包括名词性、副词性、形容词性以及特殊句式等。同时,用框架图记录文章的主旨、结构以及每一段的大致内容。
关于文章意思的理解,如果时间允许,精翻一遍是很有帮助的;如果时间紧迫,至少也要口译一遍,后期再对几套真题进行精翻。
积累单词:将做题过程中遇到的生词记录在笔记本上,这些真题中的单词往往是考试中常考的,需要牢记。
记录单词时,不要一行写很多,可以像单词书一样,左边写单词,右边写意思,这样便于复习时检查。
至于我为什么如此重视阅读,请看以下图表:
看什么?看题型分值,阅读这一部分占了40分,重要性不言而喻。
(2)数学复习,关注高数、线代、概率等基础概念。
个人建议,不要盲目翻阅教材!数学各科的考点和考纲已经非常明确,教材中很多内容与考纲不符,因此,牢记“抓重点”三个字,根据考纲查看教材中的知识点,考纲未涉及的内容无需关注,只关注知识点,不做课后题。
我建议数学复习直接购买复习全书,基础阶段推荐李王复习全书(薄的基础版),打基础阶段不能放松,跟随视频进行课后习题练习,整理笔记。
在观看视频、记录笔记、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进行做题,可以尝试1800基础部分的习题。一开始做题可能会觉得很难,很痛苦,会不断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一页习题钻研一个下午,最后可能会感到挫败,这是正常的。但是要坚持下去,对于实在不会的题目,可以适当放弃,从答案中吸取解题方法,并将好的方法及时记录下来。
(3)专业课复习,阅读教材,做好笔记,整理好知识框架。
专业课在考试中占据了很大比重,但考研对专业课的考察相对较浅,重点在于教材内容和真题:
第一轮背诵:边看书边整理思维导图,理出知识框架,框架部分要熟记,其他解释部分不要死记硬背,要理解着背,能用自己话解释出来即可。
注意:记笔记时尽量简洁,只记框架,不要全本抄书。
不用太纠结于哪个细小的知识点没看懂,后期知识点积累多了,可能慢慢就懂了。
两门专业课交叉着来看,可以减少视觉疲劳感。
(4)此外,还要逐渐培养自己的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暑假即将来临,分享我当时的暑假作息时间表,供大家参考:
上午:
6:00起床
6:40—7:00适当做一些伸展运动,活动筋骨
7:00—7:30吃饭,兼顾营养,吃七成饱
7:40—9:10背单词(第1遍,背生词)
9:20—11:40学数学或专业课,梳理知识大纲
11:50—12:20吃饭
12:20—13:00午睡,不超过30分钟
下午:
13:00—14:30背单词(第2遍,背生词)
14:40—17:20学数学或专业课,梳理知识大纲
17:30—18:00吃饭
晚上:
18:10—19:00散步,或在室内做有氧运动
19:10—22:10背单词(第3遍,复习)
22:10—23:00洗漱、泡脚
23:00准时睡觉
你可以制定一个详细的表格,打印出来,贴在床头,我当时也做了,以下是我找到的最后两个月的作息时间表:
(全程其实差不多,9月开始增加了政治,10月前起床晚半小时,晚上自由时间向前延半小时,其他变化不大,根据上课情况进行自由调整。)
p.s.我是交叉复习,安排比较灵活,你也可以用大块时间复习,比如把一早上的时间都用来学数学,下午做英语,晚上看专业课。
第二轮复习(6—8月份):
6-8月份是复习的黄金时期,常言道“暑假者得考研”。
这个时期的重点是真题复习,尤其是数学和英语,要确保真题做扎实。
(1)英语:主要做《考研真相》03-22年的题,反复刷:每天做一套完整的英语真题。
考研英语不需要做模拟题,只需要反复做真题。
第一轮做题:每天2点—4点,定时2小时做一套真题(不写作文)。
注意:第一遍写的时候拿一张白纸去记答案,拿铅笔在文章上勾画,你后期做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还要继续利用真题的。
分析句子结构:将做题过程中遇到的陌生句子摘录下来,学习分析句子的结构,包括名词性、副词性、形容词性以及特殊句式等。同时,用框架图记录文章的主旨、结构以及每一段的大致内容。
关于文章意思的理解,如果时间允许,精翻一遍是很有帮助的;如果时间紧迫,至少也要口译一遍,后期再对几套真题进行精翻。
积累单词:将做题过程中遇到的生词记录在笔记本上,这些真题中的单词往往是考试中常考的,需要牢记。
记录单词时,不要一行写很多,可以像单词书一样,左边写单词,右边写意思,这样便于复习时检查。
分析做题对错:对照答案分析自己做错的题的原因,将做错的题(包括蒙对的题)重点标注,后期着重复习。
选项分析超级重要
(2)数学:翻看自己的笔记,然后开始做1800强化部分。仍然要及时记录错题和不会的题的解题方法。
基础过完一遍之后,到了强化阶段,时刻记住自己的目标,不要着急去啃基础阶段觉得吃力的知识点,从你掌握度高的知识点开始刷题,直至一个知识点你已经完全掌握,足够应对题型变化,这也是一点点加强你的信心,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慢慢攻克重难点。实在攻克不了的知识点就先放下。
(3)专业课:要理解相关知识点,掌握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很多高校的专业课考试重复率很高,要重点关注往年真题,通过做真题全面掌握课本知识:
1、完成一套真题后,深入分析其中的知识点,掌握该学科和专业真题的命题要点。
2、第二轮复习:在无书的情况下,回顾框架中的关键词,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复述知识点,对薄弱环节进行反复强化记忆。同时,重点背诵真题中的大题。
注:专业课真题至关重要,务必尽可能获取。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咨询学长学姐或是在淘宝购买(注意辨别真伪)。
(4)政治:自7月份起,政治复习应逐步提上日程。暑期阶段,政治学习可不必过于深入,可在其他科目复习疲劳时作为休息,浏览理论知识,整理理论框架。
1、研读课本,构建政治知识框架。
2、观看徐涛视频,完成肖1000题练习。
PS:政治四科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概论难度较大,建议从这两科开始复习。
第三轮复习(9—10月份)
(1)政治:9月是政治复习的关键时期。
1、攻克选择题,尤其是多选题。
2、根据知识框架体系记忆知识点。
配合肖秀荣精讲精练,听徐涛老师授课,完成1000题的相关单元。务必及时做笔记,后期复习将依赖你的笔记!1000题第一遍做题时,不要在题上直接写画,而是在草稿纸上完成,只需标记出做错的题目。
1.关注招生简章和专业招生计划,搜集最新复习资料,调整复习计划。
(2)英语:继续刷真题,进行第二轮、第三轮复习,总结出题规律和答题技巧。
做题:在解题过程中,不仅要选出答案,还要将文章进行口头翻译。
PS:第一轮和第二轮做题之间至少间隔半个月至一个月,以避免记忆答案。
总结:观察正确选项和错误选项的特点,按题型分类整理,总结解题技巧。
找出自己常错的题目,重点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研究。
将做题过程中仍然未能记住的单词和句子整理出来,进行强化记忆。
(3)数学:每天完成一套真题,计时。我完成了1987年至2019年的所有真题。一开始做早年真题觉得很简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度逐渐增加。完成题目后,一定要认真对答案,尤其是错题!
(4)专业课:
1、通过做真题巩固遗漏的知识点,注意答题格式。(在请求学长学姐帮忙时,尽量礼貌,因为帮忙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总之,无论哪一科复习,都要注意以下三点:
1.看书与做题相结合。不要只看书,要不断做题,通过做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看书要学会抓住重点,掌握框架,通过几轮复习,初期侧重理解,然后记忆,逐渐掌握。
3.真题非常重要,尤其是英语和专业课的真题。因此,要认真做题,总结经验。掌握真题规律,真题做得好,考试也会做得好。
第四轮复习(11—12月份)
(1)英语:11月份除了再次刷真题查漏补缺之外,还要研究作文的写作技巧。
最后一遍真题:查漏补缺,巩固文章知识点,刷近三年真题,考前模拟。尽管真题在前几轮已经做过多次,但满分是不可能的。这时主要是训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答。
在读题时要快速理解文章内容和句子结构。
在做题时应用之前总结的解题技巧,提高解题效率。
作文:完成试卷中的真题作文。
写完后,对照真题范文分析自己的作文,比较两者的结构、用词、用语等方面的差异。按照范文修改和美化自己的作文。
多写几套后,可以分析在写作文时常用的句型结构,整理出几套模板。后期训练作文时使用模板。
每天早上抽出时间背诵作文模板。
(2)数学:每天完成一套李林押题卷。考试前几天,回顾之前的笔记、错题,牢记公式,多默写几遍。
(3)专业课:做题模拟,复查知识点的背诵情况,查漏补缺!
第四轮背诵要关注大框架,根据前几轮的复习减轻负担,查缺补漏,利用碎片时间阅读目标院校导师的论文,提炼核心观点,写入试卷中可加分。
(4)政治:背诵肖8、肖4、徐涛背诵笔记。背诵笔记是选择题要点,不必死记硬背,选择题能选出来即可。
肖8、肖4的大题建议都背诵,不必一字不差,到时候会有概括总结的资料,背诵大概即可。考试时灵活结合自己背诵的内容和题干材料作答。
其他叮嘱:
1.现场确认:在完成网上正式报名后,考生还需进行现场确认。去年很多学校都开通了网上确认,方便了许多。
2.查漏补缺:将之前复习过的内容再系统回顾一遍,查看错题,背诵政治和英语。
3.考研初试:考场上要做到忙而不乱,避免出现涂错答题卡、看错题等低级错误。
4.有需要的考生尽量提前预订酒店,女生如有特殊情况,可准备止痛药等。
好了,考研的内容大致如此,规划已经给出,快去复习吧!!!
关于考研的建议:如果你有考研的打算,大一就应该首先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因为英语是考研中不可避免的一环。
英语这一科目如果不进行长时间的学习,肯定会有所退步。要想学好英语,单词、语法、阅读和写作是关键。如果你想考研,检验单词和语法是否过关的最佳方式就是英语四六级考试。如果在大一时就有考研的想法,不妨准备英语四六级考试,以考代练。
其次,考数学的考生一定要打好数学基础。在考研中,有些专业需要考数学,如工科类、经济科类、农学类、理学类的个别专业等。如果你是这些专业的学生,考研就一定要认真学习数学。
接下来,关键在于辨别核心专业课。众所周知,大学生涯中,我们会接触众多专业课。当然,在大学的前两年,所学的主要是基础的专业课程,而到了大三和大四,则会涉及更深入的专业高级课程。若你打算考研,艺考科目自然属于专业课的范畴,只是不同专业所考的专业科目有所差异。
因此,你需要学会识别哪些专业课在大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一个简单的方法是观察其学分多少,通常学分较高的课程,其重要性也相对较高。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学分较低的科目就不重要,它们同样值得学习。
另外,在大学期间,政治这门课程也不可忽视。认真对待政治课程,对于未来考研的课程准备将大有裨益。
总的来说,若你有考研的打算,应尽早开始准备。明确自己的目标学校和报考专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广泛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
考研的准备工作不宜拖延,虽然大一阶段可以开始准备,但实际考试需等到大三。研究生入学考试对考生资格有明确要求,如应届本科毕业生、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学员需在9月1日前取得本科毕业证书,本科毕业学历者需通过学信网验证,未通过者可申请学历认证。对于专科毕业生,需满足两年工作经验及招生单位的特定要求。
2023年考研时间定于12月24日至25日,部分科目考试时长超过3小时或有特殊要求者,则在26日进行。复试工作通常在当年4月底前完成。所有考研考试均为笔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国家不承认非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考研准备阶段,需制定详尽的复习计划。首先,明确目标学校和报考专业。在确定大致学校和专业的目标后,应及时获取招生信息,最终锁定目标。接着,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遵循“长计划、短安排”的原则,合理安排每天的复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