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众多三本类院校中,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以其卓越的考研成绩脱颖而出。在全省13所独立院校中,其考研率稳居前茅,这一成就充分展示了该校在教学质量上的显著优势。
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之所以在教学质量上获得广泛认可,主要得益于其严格的教学管理和卓越的师资力量。学校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课堂上传授专业知识,还通过实验、实习等多种途径,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该校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和学术活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培养创新思维。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他们考研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不仅使学生了解行业动态,还能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在考研方面,学校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包括考研资料、辅导班、模拟考试等。这些资源的配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考研挑战,提高考研成功率。
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在教学质量和考研率上的优异表现,为其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对于有志于考研的学生来说,这里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理想选择。
【#个人简历#导语】简历是一种有针对性的自我介绍,是求职的“敲门砖”。以下是一份在职考研个人简历,仅供参考!
篇一
基本信息
姓名:XXX 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日期:XXXX年XX月
籍贯:XX省XX市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身高:XXcm 婚姻状况:未婚
学历:硕士 健康状况:良好
电话:XXXXXXXXX E-Mail:XXXXXXXXX
教育背景
2005.09—2009.0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农学学士
2009.09—2012.0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农学硕士
主修课程:
本科阶段:遗传学、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农作学、植物营养学、土壤学、昆虫学、植物病理学、植物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田间试验与统计、生物化学、无机分析化学、园艺学、农业生态学、同位素示踪、农产品推广、农业区域发展及产业化、旱农学、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种子学
硕士阶段:高级耕作学;技术经济分析;精确农业基础;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作物栽培与耕作专题讨论;作物高产优质栽培的生理生态;植物生理实验技术;农业系统工程;生态农业建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基础外语;专业外语;
参与科研项目:国家“863”现代节水农业重大专项(2006AA100201)、陕西省重大科技专项(2006KZ06-G3)
科研能力概述:
1.熟悉作物高效栽培与标准化、作物群体生理、作物育种以及作物品质鉴定与品种推广等理论
2.具备作物生理、生化、营养、植保等与农学相关的理论知识,熟悉实验室和大田试验,在作物产量相关指标的观测及生理生化活性指标测定上有扎实的基础。
3.熟练掌握作物抗旱性指标鉴定方法及抗旱品种筛选理论;
4.熟练掌握作物田间测产、室内考种与品质分析技术;
5.全面掌握美国产LI-6400光合测定仪的操作和维护
6.对作物光合速率、光合响应、荧光等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反应有熟悉的了解
7.能够独立的完成试验设计与操作,能独立的分析试验过程中所获数据
发表论文情况:论文1: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第一作者;中国农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
论文2:玉米苗期……(第一作者;西北农业学报)
论文3:不同基因型玉米……(第二作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论文4:水分胁迫对……(第三作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社会实践及参加学术会议情况:2002年暑假参与西北农大暑期三下乡活动,赴陕西渭南十县宣传并调研;2004年9月赴陕西宝鸡诸县做农业产业化实习;2006年5-8月赴陕北沙漠边缘地做水分生理研究;2006年5月-2007年10月在农作物示范园做水分生理研究;2006年8月、2007年11月参加陕西省……攻关会
2007年8月,我有幸参加了第xx届国际荞麦会议。
同年11月,我又参与了2007年中国作物学会的年会。
在专业技能方面,我具备以下能力:
- 外语水平:我通过了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 计算机水平:我熟练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以及方正飞腾排版软件。
- 写作能力:我的文笔颇佳,曾在《中国教育报》、《中国研究生》、《思维与智慧》、《百家故事》、《都市消费晨报》等报刊上发表过作品。同时,我还担任《乌鲁木齐晚报》网站“乌鲁木齐在线”评论版的特约评论员。
---
个人基本简历
目前所在地:广州
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江西
身材:160cm 47kg
婚姻状况:未婚
年龄:25岁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化学工程类:研发、分析类;环境保护类:技术类
工作年限:0年
职称:初级
求职类型:全职
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3800--5500元
希望工作地区:广州、珠海、浙江
个人工作经历: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南昌航空大学
学历:硕士
毕业日期:2009-06-01
所学专业一:环境工程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02-09 2006-06 南昌航空大学 环境工程 学士学位
2006-09 2009-06 南昌航空大学 环境工程 硕士学位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良好
国语水平:良好
粤语水平: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专业特长:我能够熟练使用实验设备及各种实验操作,动手能力强,熟悉化工产品的各类检测手段和分析方法(如AAS、紫外分光仪、ICP等)。
2、2006.9-2009.6研究生课题:南昌地区重金属污染调查及生态风险评估;
3、2008年10月参加了第xx届江西省分析化学学术研讨会;
4、论文发表情况:
- 钟桂芳,史蓉蓉,丁园,湛稳.南昌市不同企业周边重金属污染调查及评价[J].江西科学;
- 丁园,宗良纲,何欢,钟桂芳,刘艳.蔬菜中重金属含量及其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
5、我能熟练应用Office办公、SPSS软件,对AutoCAD和PHOTOSHOP也有一定的掌握。熟悉掌握了清洁生产和重金属污染及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详细个人自传
1、在本科及研究生阶段,我积累了环境工程、化学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对重金属分析检测有深入的研究;在研究生阶段,我协助导师指导了xx届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2、我对化工产品的研发和分析有着浓厚的兴趣。
3、我性格坦诚、乐观向上、稳重沉着、适应力强、勤奋好学、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坚忍不拔、勇于迎接新挑战。
宜春学院简介
2000年1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宜春师范专科学校、宜春医学专科学校、宜春农业专科学校、宜春市职工业余大学“三专一校”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成立宜春学院。
学校位于赣西中心城市——江西省宜春市。宜春自古就有“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的美誉,是国家第一批生态试点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如今,宜春风光旖旎,交通便利,沪瑞高速、杭长高铁、浙赣铁路穿城而过,明月山民用机场四通八达。
学校占地面积达1364765平方米,设有本部校区和北校区。在校学生总数为1899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67人,本科生17095人,专科生1526人,外国留学生309人。教职工总数为1275人,其中专任教师1042人,外聘教师233人。高级职称人员占比超过40%,博士、硕士学历教师近70%。学校还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等100多位高级专家担任客座教授。
学校共设有18个教学院,72个本科专业。其中,2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个专业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基地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此外,学校还拥有4个省级“十二五”重点学科,8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还设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基地),1个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院士工作站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以教育学、医学、农学为主,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近五年来,学校承担了1000余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00余篇,生物医药、两系杂交水稻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乌索酸标准样品”通过国家审定并成为江西第一个同类国家标准样品。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化办学,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开展了合作交流,推进了交换生、教师研修等项目,为师生共享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搭建了平台。
学校坚持“厚德、尚能、博学、笃行”的校训,践行“大爱育人”、“面向地方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建有100余个学生社团,致力于培养基础实、素质高、创新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师生积极参加各类比赛,获奖数量逐年攀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成效显著。
随着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目前,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市、区)招生,生源结构日趋合理,生源质量逐步提高。学校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学生就业质量、考研率不断提高,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江西省同类院校前列,先后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留学生管理先进单位”。2011年,学校被批准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2015年,学校被确定为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之一。
在“十三五”规划的引领下,宜春学院正着力打造事业发展的“升级版”,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大学的目标迈进。(以上数据截至2016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