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研决心坚定
我很高兴能分享自己的考研经历,我在22年的考研中成功考入中国海洋大学材料工程专业。接下来,我将详细阐述我的备考经验,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首先,关于考研择校的问题,相信很多人都在纠结报考哪个学校,我去年也不例外,最终确定报考中国海洋大学是在8月末。所以大家不必过于焦虑,踏踏实实地学习应该学习的课程即可。我选择中国海洋大学的原因其实很简单,这所大学在山东的知名度较高,且是一所不自主划线的985高校,对于像我这种偏科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实际上,不同学校的材料专业只有专业课有所不同,而政治、数学、英语都是公共课,无论报考哪个学校都要考这三门课,所以我选择了专业课相对简单的中国海洋大学。考研前期可以设定几个不同层次的学校,但尽量保证专业课的参考书目一致,后期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成果再确定学校,当然一开始还是要朝着最高层次的学校努力。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个比较人性化的学校,保护第一志愿,不歧视本科学校,对大部分双非学生很友好。网上有关于中国海洋大学压分的说法,但不必担心,近几年专业课的平均分都挺高的,22年的平均分可以到120多分。此外,在985高校中,中国海洋大学也不自主划线,对于英语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比如我)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22年中国海洋大学材料院统招共招收103人,其中专硕(材料工程)66人,学硕(材料科学与工程)36人,招生人数还是比较多的,报录比大约在4.7:1,竞争不算很激烈。学硕的复试线为307分,专硕的复试线为332分,原因是专硕要的人多,报名的人也比较多,这算是一个运气问题吧。21年的复试线都是314分。只要好好准备,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基于这些原因,我认为中国海洋大学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关于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2年10月,是中国海洋大学顺应国家海洋事业发展以及拓宽学校学科领域需求而设立的工科学院,是一个集研究与教学为一体的学术机构。是中国海洋大学“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单位之一,学院以“海洋材料”与“能源材料”作为特色和重点发展方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级学科。招生人数大约35人,初试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数学二和925材料科学基础。
三、考研情况
相比于21年,22年中国海洋大学材料院的招生人数略有增加。21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硕)招生计划为35人,材料与化工(专硕)招生计划为60人。而2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硕)招生计划仍为35人,材料工程(专硕)招生计划为63人。
考研复试线21年学硕与专硕均为314分,而2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硕)复试线为307分,材料工程专业(专硕)复试线为332分。相比于21年,22年材料工程专业复试线增幅较大,主要原因是报考中国海洋大学的人数增多且分数分布较为集中。22年中国海洋大学材料工程进入复试的人数为81人,复试录取比为1:1.3,根据该比例确定进入复试人数,进而划定附属分数线。因此,根据报考人数的不同,每一年的复试分数线都会有所浮动。
但中国海洋大学也是为数不多的不参与自主划线的“985”高校,这一点对于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因为中国海洋大学对考研各科成绩没有额外要求,过国家线即可,但能否进入复试还是要看总分排名。
四、关于初试复习
思想理论理论:如果你听腿姐(陆寓丰)的视频课,就是先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也要关注她的新浪微博和微信公众号。
马原要好好听课,真的超级难,而且考试还不能随便写,特别难理解,比如一些概念就容易让人放弃政治。但是如果你学会了一部分内容,再去学就会轻松了。对马原的选择题要逐字逐句地去推敲,马原丢分少,选择题就有把握。要重点掌握一些著作的关键词,还有其他的重要特征题。建议最后背肖四,1000题的题量多可以不买,徐涛的考前20天是专题式的背诵,挺管用的背题技巧。
英语:关于英语,我个人介绍的方法不像数学那么有层次感或者阶段性。英语单词一定要持续背,一直背到考试前一天。至于怎么背单词,我相信每个人的方法都不一样,如果有同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背单词习惯或感觉自己某种方法最适合自己,那我建议就按照自己原先背单词的方式来。
如果没有特别好的记忆单词的方法,我这里推荐两种方法,第一种就是买一本单词书,至于是什么单词书,我觉得都可以,没必要非要随大流。我用的是何凯文老师的《必考词汇突破全书》(以下称1575),然后根据何老师教的方法背单词,每天一个list,背完之后再循环。
第二种方法是我比较推荐的,我自己用第二种方法背感觉效果更好,就是将近20年真题(先去除最新三年的真题)里所有陌生的单词或者参照译文和你翻译不一样的单词选出来,记在本子上,然后自己查词义,大部分单词我是直接查1575的,然后再1575上表明出现次数。我背单词会在下一周复习检查上一周所背单词,下下周继续检查,过一个月再检查一下,如果确认自己一眼看到这个单词就知道考的意思我就会拿黑色马克笔把那个单词划掉,这样几个月下来你会发现所需要背的单词越来越少,认识的单词越来越多。直到考研前一晚,我的单词本上只有将近80个单词左右,其他的都被划掉了。因为我不是一开始就用这种方法背的真题单词,所以有些单词依旧没深刻记住。
至于学习资料,我从始至今用的就是黄皮书,真题之外的题目我从来不做,因为做题做到最后几个月你会深刻感受到真题套路,即使说不清道不明,文章看不懂,但是题目就是会做,并且确定你的答案就是正确的。我觉得做其他题目会影响自己的判断,毕竟出题套路不可能和真题套路完全一致,这就会带偏你。本来你可以三四个月就找到感觉,找到真题套路,结果因为中途穿插着做其他的练习题,花了五六个月仍然对真题套路不熟悉,这就得不偿失了。有人问,真题总共就那20套,做完了怎么办。我的回答是,那就慢慢做,多做几遍。每次做完改完之后仔细分析为什么会错,揣摩出题套路。
数学二:经历2020年的考研就知道有多少人爽,多少人悲哀。高分和低分差的太多了,我很庆幸数学考了个高分,在总分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错题本得准备,数学学习完单个章节之后,要记得做综合题,数学题一般都是综合性计算题。高中数学的基本原理和公式必须掌握,李林和李永乐的线性代数和复习全书、张宇的真题全解,是我们的一手资料。
对于数学来说,并不是前期做的题越多,后期你考试的时候考的分越多。数学也不是你学的时间越长,你考试的时候分越高,关键在于理解,对重要概念的掌握,对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
我是从2021年3月份开始准备数学的,我强烈推荐武忠祥老师,我的基础,强化都是跟着武老师的。我记得我一开始并没有直接看基础班,而是花了大约20几天的时间把高等数学课本过了一遍,大概要知道它要讲些什么,要考些什么。过一遍课本对你后面的打基础有很大的帮助,虽然基础班讲的是基础,但是有些概念是一扫而过的,这时候你的课本就派上用场了。
一轮的时候,看武老师的基础课(从三月中下旬到七月底),配套着660题还有张宇的300题,做好笔记,关于记笔记我想说笔记并不一定要记在本子上,你也可以记在书上,只要是想看的时候能够及时看到就可以,但是不建议记在纸上,万一有天那张纸没了,那你就emo了,我习惯把老师讲的重点记在书上,这样可以节省点时间。我一般是听完一章的课后,然后做相关的习题,武老师的课要认真听哟,因为他有很多计算的技巧是其他老师不会讲的,现在不认真听,到强化的时候会一头雾水。660题刚开始做的时候比较难,很有可能丧失信心,这时候你就要安慰自己,告诉自己没有关系,一切才刚开始,有时间再去看再去学。到中期你就会发现你做660题越来越顺,正确率不断地提高。如果有不会的题可以在B站上找到详细的讲解,记住该题所用的技巧。第一遍打基础的时候千万不要着急,记住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在第二轮复习阶段,我依然专注于武老师的强化课程(自七月底至十月中旬),并配合使用330题进行学习。只要基础知识扎实,强化学习便会相对轻松。若感觉练习题量不足,可以考虑张宇的1000题,但无需全部完成,只需针对每个题型练习几道题即可。从十月中旬到十月底的十几天时间里,应重新复习之前做错的题目。到了十一月,就可以开始做题了,大约涵盖近20年的真题。建议每天做一套,并设定时间,因为数学考试通常在上午进行,所以可以在上午安排时间做题,完成后对照答案,不必立即查看讲解,第二天再看讲解视频,B站上都有提供。后期会有模拟卷(李林4+6),同样每天一套。最后,再重新复习之前做错的真题。记住,学习数学要有耐心,每道题都要仔细研究。
至于专业课,925材料科学基础考试涉及原子的规则排列、晶面指数、晶体的缺陷、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以及平衡浓度的计算公式等关键内容。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以及物质结构分析题、相图题。填空题相对简单,涉及最外层电子数、成键轨道的形式、自由度数和扩散类型等。复杂题目则需重点学习物质结构分析题,如110、211、121晶面是基础知识。若未学习过界面化学和催化化学,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基础化学学习。专业课参考资料为《材料科学基础》胡赓祥编写的考研真题讲解书。
如果在考研复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不妨考虑报名辅导班,如新祥旭考研全科一对一私人订制VIP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灵活,课后还有免费答疑解惑,对考研初复试应试备考的帮助明显。
关于复试准备,复试由五六位专业老师进行专业综合面试,准备面试的资料包括材料综合,由专门的考研机构整合,但若想考高分,最好还是通过学习书籍来准备,时间足够你完成学习。书籍包括材料基础和催化化学。专业综合面试中,老师可能会问及原子键合方式、晶体缺陷的定义、影响扩散的因素等问题。
海大复试科目为F1701材料综合,参考书目较多,除《材料科学基础》外,还包括《高分子物理》(第三版,何曼君、张红东、陈维孝、董西侠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高分子化学》(第五版,潘祖仁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戴金辉、葛兆明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材料分析测试基础》(第二版,周玉、武高辉编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纳米材料》(丁秉钧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虽然参考书目较多,但根据考试大纲进行复习还是可行的。
近两年由于疫情,海大采取线上复试,首先进行英语面试,包括自我介绍、老师提问2-3个英语问题、文献翻译。接着进行专业科面试,随机抽取题库回答问题。最后是专家提问,老师会根据你的资料和前面的表现随机提出问题。此时,态度很重要,即使有一点沾边也要说出来,实在不会就坦诚一些,表明面试结束后会查阅文献。注意,海大初始成绩和复试成绩占比为1:1,所以复试非常重要,不要认为初试高分就稳了。
最后,给学弟学妹们一个寄语:考研过程中,不要和别人比进度,这样只会打乱自己的节奏。稳扎稳打,一步一步来,结果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海大周边考研机构概览如下,供参考:
1. 海大考研培训中心,专为海大考生提供一站式考研辅导。教师团队经验丰富,涵盖全面备考指导及学习资料。
2. 研究生考试培训学校,全身心投入研究生考试辅导。提供全日制课程及个性化指导,助考生提升考试成绩。
3. 考研帮,线上考研辅导平台。提供全科目考研课程及学习资料,学生根据时间及需求自主学习。
4. 考研一对一辅导机构,依据学生需求及水平定制个性化教学计划。这些机构共同助力海大周边考生,提升考研能力,顺利迈进研究生阶段。
此外,海事大学办的考研班政治方面表现突出,如果你打算报考海事大学,报名这个班会有很大优势。数学方面,领先和文都各有优势,都有比较厉害的老师。但最好选择可以面授的课程,效果会更好。著名老师不一定能将所有知识传授给你,他们主要擅长调节课堂气氛。政治方面,大家水平相差不大,最后的押题都会提供很多。数学方面,领先和文都各有优势,都有比较厉害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