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锦,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侗族民族纹样艺术的宝贵遗产。它承载着侗族悠久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开始萌芽,成为了研究侗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侗锦可分为素锦与彩锦两大类,素锦采用黑白棉线编织,显得朴素而高雅;而彩锦则以多彩线交织,呈现出奔放与秀丽的完美结合。
侗锦的编织技艺相当精湛,尤其是制作复杂图案的过程,要求匠人具备高超的技艺和对图案的深刻理解。图案设计融入了自然元素,象征着侗族人对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深厚情感。侗族服饰上的图案纹样丰富多样,从图腾、植物到天体,无不古朴典雅,色彩以单色为主,凸显和谐之美。
侗锦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色泽对比鲜明,图案璀璨夺目。正如清乾隆年间张应诏的赞誉诗所描绘,湖南通道、贵州黎平和广西三江的侗锦因其精细工艺和浓艳粗犷的美而备受瞩目。过去,侗锦不仅是生活用品的装饰,更是侗族青年表达爱意和祭祀文化的象征。
侗锦不仅仅是一块织物,更是侗族人民生活艺术的体现,每一寸图案都凝聚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在这些多彩的织锦中,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一个民族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在学术氛围浓厚的环境中,大题小做培训班聚集了历年考上的师兄师姐,小班制教学保证了教学质量。所有专业学生共处一室,学习氛围浓厚,互相激励。每位学员都有固定的学习位置,老师的授课深入浅出,讲解他人作业时,学员也可以旁听,以防自己犯类似错误。培训班全天候开放,便于学员利用时间进行学习。
初试考察一门理论考试和一门创作,复试则需考察素描和专业创作。因此,在暑假期间,我报名参加了大题小做的培训班,以提升我的手绘素描能力。提升手绘能力的关键在于多画多练,投机取巧并无大用。只有真正提升自己的实力,才能游刃有余,下笔如有神。在大题小做的练习过程中,我们要多看、多临摹优秀作品,经常欣赏佳作,提高审美水平,并从中学习表现手法和汲取创意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