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1. 小行星带位于太阳系的一个小行星密集区域,汇集了约50万颗以上的小行星,它的位置是()
【答案】C。解析: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由已编号的120,437颗小行星构成,其中98.5%的小行星分布在此区域。正确答案为C。
2. 下列科学家中,提出并阐述了燃烧作用的氧化学说的是()
【答案】A。解析: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氧学说,认为燃烧的本质是物体与氧的化合。正确答案为A。
3. 首先提出行星运行轨道为椭圆形的天文学家是()
【答案】A。解析: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其中包括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他揭示了所有行星都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正确答案为A。
4. 以下影片中,以抗美援朝战争为题材的是()
A.《闪闪的红星》 B.《渡江侦察记》
【答案】D。解析:《英雄儿女》是1964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一部战争片,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的故事。正确答案为D。
5.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改编自德国作家霍夫曼的童话故事《胡桃夹子与老鼠王》,音乐充满神秘色彩,其作曲家是()
【答案】D。解析:《胡桃夹子》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根据霍夫曼的故事改编,音乐具有神秘和儿童音乐特色。正确答案为D。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祝愿各位考生都能取得理想成绩。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将不断更新。
二、教师资格证历年考试真题
以下是近年教育学和心理学试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需更多历年真题,建议访问育德安徽培训网,那里有更详细的内容,请记得为我点赞。
北京2010中小学中职教师资格认定试卷(教育心理学)
1. 1903年桑代克所著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西方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形成。
2. 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并在头脑中形成初步映像,这是心智技能形成的原型定向阶段。
3. 测验的正确性和准确性称为测验的效度。
4. 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属于垂直迁移。
5. 在某个时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个体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6. 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行事,不考虑行为产生的直接后果,这属于道德的他律水平。
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世界是客观的,但对世界的解释是因人而异的。
8. 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目标或手段与他人的行为目标或手段之间,如果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其间就会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合作、竞争和独立三类目标结构。
9. 借用古希腊神话中典故将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是罗森塔尔。
10. 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生活和学习结果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是教学效能感。
11. 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于学习引起的。
答:此判断错误,本能也会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12. 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答:此判断正确,准确的定向是模仿的必要条件。
13. 直接检验方式是检验假设的唯一方式。
答:此判断错误,有些假设是不能有直接检验的方式进行的。
14. 价值辨析观点强调价值本身,而不强调价值观的获得过程。
答:此判断错误,恰恰相反,价值辨析观点不关注价值本身,而强调价值观的获得过程。
15.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2)学习心理;(3)教学心理;(4)评定与测量;(5)个别差异;(6)课堂管理;(7)教师心理。
(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的心理发展在某些年龄阶段会因为持续发展的积累而出现某种心理特质的突发性变化或出现新的心理特征,称为阶段性;从人的一生看,发展是连续的,各阶段并非彼此孤立,而是重叠渐进,称为连续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模式,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不可逆,不能逾越。
(3)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到达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4)差异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发展阶段,但是发展起止时间有早晚、发展速度有快慢,最终水平和优势领域也不相同。
16. 简述知识掌握过程中模象直观的优点和局限性。
答:模象直观也叫教具直观。模象即是模拟性形象。模象直观就是对事物的模象进行直接感知的一种直观方式。
优点:根据需要突出本质;突破局限,提高直观效果。
局限性:可能与实际脱节,应与相关实物直观相结合。
17. 结合实际阐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为了有效地设置问题情境,教师应做到:
了解学生:因人而异设置问题情境。
贯彻始终:讲清重点、理清脉络、留下悬疑。
(二)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三)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将学习的结果信息提供给学生,包括学生自我反馈和教师反馈。
---
**教学互动策略**
1. **积极运用“双向反馈”机制**: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积极的互动循环。具体而言,教师先向学生反馈,学生再向教师反馈,如此循环,促进教学相长。
2. **合理运用表扬与批评**:表扬应多于批评,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处理。
3. **正确引导结果归因**: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将成功归因于内部、稳定和可控的因素,如努力和策略,对个体的积极影响更大;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不稳定和不可控的因素,如运气和难度,对个体的影响则较小。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正确归因,以激发他们的持续努力。
4. **元认知策略的应用**:结合实际学习情况,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具体运用如下:
- **元认知计划**:在学习活动开始前,根据学习目标,预先浏览材料,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规划具体学习活动,并评估其有效性。
- **元认知监视**: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反馈学习结果和策略效果,自我提问以评估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和水平。
- **元认知调节**:根据监视结果,识别认知偏差,及时调整或修正学习目标,评价学习结果,采取补救措施,总结经验教训。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在现代教育科学体系中,教育学是______。
2. 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______。
3. 教育实践中“陵节而施”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______(C.不平衡性规律)。
4. 根据教师关注的内容,把教师专业化分成四个阶段,并提出教师专业化关注理论的美国学者是______。
5. 把教育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依据是学校______。
---
【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对课标的理解。C项指出教学应注重语文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强调基本技能训练,旨在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特别是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思维,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本题选C项。
【答案】C。解析:思考题“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笔下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受“花之君子”——莲的美好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同学讨论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境界?”这一问题的设置,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展开与文本、他人的对话。C项中“引导学生理解概念”违背了练习的审美探究初衷,仅仅从“花之君子”的字义上去理解,未体现语文课程的审美性特点。因此,本题选C项。
【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教学评价。教师有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的评价,因此选择D选项。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考点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4)促进学生学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
(3)开展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
(1)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
(2)将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学之中
(3)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析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国家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我国所推崇的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和全面发展的理解——“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学生的道德、体质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劳动素质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的思想基础就是以学生为本,学生的全面发展本质是学生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全面发展的体现。
理解“以学生为本”的内涵,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以学生为本”是一种肯定学生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价值取向。教育中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1)学生是完整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需要尊重(4)学生都有潜能,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从身心健康发展,主体性发展,中学社会化发展三个方面来看:
身心健康发展:心理和生理健康的成长,心理和生理健康得到社会的实现;
主体性发展: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所需的能力发展,主动发展。(主体性发展是中学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
社会化发展:主要涉及到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
运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教育中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坚持“以学生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起点,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中学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要求:中学教育必须以中学的发展需要为本,必须以中学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为本,必须以全体中学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以学生为本”也就是所有学生发展为本,必须坚持教育公平公正的原则,教育机会均等,要求公正地对待学生,不因何种原因,给予学生相同的教育机会。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形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分阶段教育:学生的才能有高有低,因此给予学生的教育机会要按照学生的才能高低来分配;
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潜能不同,因此给予不同个性发展潜能的学生提供有利于发展的教育机会。
师生关系: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
(1)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和发展教师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
(3)培养和强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①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
②教师自我实现必须终身学习;
③提升教学水平须坚持终身学习;
④提高教育创新精神须终身学习;
⑤终身学习是教师的职业责任;
⑥教材改革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
(2)教师终身学习的可能性教师学习的内容:
教师终身学习的方法
教师终身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形式和阶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要求:(1)培育学习能力,做学习型教师;(2)培养反思能力,做反思型教师;(3)培育创新精神,做创新型教师;(4)培养合作能力,做伙伴型教师;(5)培育科研能力,做研究型教师。
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深厚的专业学科知识素养,广阔的知识视野。要获得专业的终身发展就要终身学习,可通过正规、非正规,校本专业教育发展。
方法有:专业知识学习,教育反思,教育研究。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抓常规教育,培养良好习惯;(2)重情感教育,培养健全人格;(3)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4)多联系实际,培养动手机能;(5)多样化教学,强化主动学习;(6)重因材施教,强化学困帮扶。
(1)讲方法:处理好师生关系;(2)讲落实:监控好教学环节;(3)讲思路:培养好学习习惯;(4)讲科学:发展好教研能力。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和决心。
教师的根本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①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②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③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④教育信息的开发应用者⑤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者。
(2)教师职业的价值对教师个人:可以满足教师作为个体自我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对他者: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人类都有着巨大的贡献,为社会和进步提供精神财富,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或者①教师是文化传递者②教师是文明促进者③教师是智慧开启者④教师是道德塑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