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应届毕业生不能在户籍所在地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按照规定,硕士研究生考生必须选择本科学校所在地的报考点,若本科院校非考研报考点,可考虑同城其他报考点,但不可选择其他城市的学校作为报考点。特别提醒,若未按要求选择报考点,现场确认时可能无法通过,从而影响参加招生考试。
具体规定如下:“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因此,应届考研生应优先选择在读学校所在地报考,不能保证一定能在户口所在地考试,在户籍所在地报考存在一定风险。
若确有回户口所在地报考的意愿,建议考生自行查阅相关资讯。可先在研招网网报公告中搜索目标考点,了解该考点的生源范围。或咨询当地省教育考试院,如公告信息不够详细,可电话咨询,确保报名后能进行信息确认,确保能参加考试。
总之,回生源地考试风险较大,如果不是必须,建议在本科院校所在地进行考试。
应届生不一定能异地回家考研。务必咨询拟选择的报考点,以免现场确认不了影响报考。只要报考点同意接受,应届毕业生即可选择本科学校所在省规定的报考点。以下是一些相关问题,供大家参考。
应届生能否回家考研?根据相关政策,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所谓原则上,就是将决定权交给了各地。是否可以在其他地方报考,取决于当地报考点是否同意接受。各地报考点的规定和要求不同,不少地方报考点不接受外地应届毕业生报考。具体查看拟选择考点所在省教育考试院官网公布的报考考点公告。
此外,考研报名需注意的事项。考研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按规定缴纳报考费。网上报名技术服务工作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现场确认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负责组织相关报考点进行。
大学应届毕业生考研不需要办理暂住证。往届大学毕业生也不需要办理暂住证。
吉林市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现场确认公告:就读学校地址在吉林市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需提供本人居民身份证和学生证。户口在吉林市的非应届毕业生需提供本人居民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和学历证书。户口未在吉林市但工作单位在吉林市需提供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和工作证原件及复印件,考生出具的工作证发放单位须与网上报名信息中填写的工作单位一致,否则不予确认。
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的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师范专业毕业找好了聘用学校,只要没有签订合同,还是可以去支教的。但在申请支教之前,需要到学校的招生就业处说明情况,并与聘用学校协商,说明原因。我国十分支持大学生支教,也有相关政策,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首先,选择支教是十分值得敬佩的。支教大多会分到一些偏远的山区,但支教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
支教可以改善山区儿童的教育条件,帮助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提高山村儿童的受教育率和素质能力;为社会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山区儿童往往会更向往学习,所以支教无疑可以让他们渴望知识的心理萌芽壮大;响应国家振兴乡村的号召,为乡村发展提供推动力。
支教的资料准备:选择支教需要准备一些材料。考虑到你已经找好学校单位,大部分材料应该已经齐全。以下列举一下支教所需的材料。
教师资格证;
普通话二级乙以上的等级证书;
师范类院校的毕业证;
教育局颁发的支教正式文件(先提交申请,之后通过审核会下发)。
大学生支教:大学生支教的先前条件是年满十八周岁以上;适应能力强,能吃苦耐劳,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师范类专业毕业生。
支教是指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简称。大学生支教一般分为两类,分别是支教半年及以上的长期支教;支教3个月以内的假期支教。支教活动的渠道也有很多,愿意支教的应届毕业生可以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扶贫接力计划”还有考取“三支一扶”。
支教的待遇:一般来说,支教的工资都不会太高,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工资较高的支教通常要求大学生在支教地区长期扎根当地,但补贴也只是响应的一部分,不会很高。因此,支教的具体工资并不确定,不同地区所给出的待遇也不同。一般来说,年薪在2-4万元之间。地方补助:西部地区每年三万,西藏新疆每年四万,中部地区每年2.4万,东部地区每年1.2万。
支教之前一定要考虑好这条路是否适合自己,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不要头脑发热就下决定。支教是一份劳苦的工作,所以真想要支教的话,要做好十足的心理准备,有教学激情,否则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孩子。另外,支教的工资不会高,所以冲着工资去的话,就不要想了。虽然支教回来会优先考虑入事业编,但相比几年的支教来说,不算什么。所以究竟要不要去,一定要好好考虑,谨慎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