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业考研的条件除以下所述外,还特别要求考生具备表演或表演相关专业背景。
考生须满足以下学历要求之一:
(1)具备国家认可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包括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以及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的本科生。录取当年入学前,考生需获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持有国家认可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3)取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若符合招生单位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可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我校的考生,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在所报考专业领域的学术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一篇论文(期刊目录见附件);②报考专业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
(4)已获得硕士、博士学位。
在校研究生报考需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并于现场确认时提交所在单位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和院系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
5.我校原则上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目标为在职定向就业人员。考生现场确认时需提供在职证明。鉴于我校师资和教育教学资源,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课程时间为周一至周五(工作日),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养计划。有意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考生,请在结合自身需求和学校培养方式后确定报名。
6.报考导演系、表演学院考生须符合该院系规定的其他条件。
北京电影学院,作为国内著名的电影艺术高等学府,其研究生专业设置广泛,包括:
电影学专业,深入探讨电影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内涵。
戏剧与影视学领域,专注于戏剧创作与影视艺术研究。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开设动画创作与数字媒体技术方向,培养动画与数字艺术领域的专业人才。
电影制作专业,专注于电影制作的技术与实践。
电影理论与评论专业,深入分析电影艺术的理论体系与批评方法。
电影制片与管理专业,培养电影项目的策划与管理能力。
电影技术专业,侧重于电影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电影历史与理论专业,研究电影的历史发展与理论框架。
电影导演专业,培养导演的创作与艺术表达能力。
电影编剧专业,致力于剧本创作与故事构建。
电影摄影与摄像专业,专注于电影拍摄与影像技术。
电影声音设计专业,深入探索电影声音与音效的创作与制作。
电影美术与设计专业,培养电影美术设计与场景构建的专业人才。
电影表演专业,培养电影表演艺术的表达与演绎能力。
电影音乐与音效专业,专注于电影音乐创作与音效设计。
动画学院提供美术学(专业硕士)电影基础部与电影学(专业硕士)电影等方向,丰富动画与电影艺术的学习内容。
导演系、录音系、影视技术系、摄影学院、文学系、电影学系、管理系、美术系与表演学院等学院,开设了电影学(专业硕士)电影、电影学艺术学(专业硕士)电影、美术学(专业硕士)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电影(专业硕士)美术等专业,为学生提供了深入研究与实践的平台。
北电本科毕业生若想考研,应关注以下时间节点。
实际上考研主要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对于考研学生来说,大部分准备时间集中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这是一个集中的准备阶段。大一、大二期间,学生更多地是充实自己,为未来的就业实习做准备,或者为今后读更好的学校做准备。
2022年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化研究院、电影学系、人文学部、基础部及教育中心考研专题解读
【才思考研】
北电拥有一门独特专业——电影史专业,由于北电以电影为主,因此在国内院校中电影史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电影史专业在北电被划分到多个学院招生,这显得有些夸张。这些学院通常情况下,老师共享、题目共享、参考书共享。
其中,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的国际电影文化传播专业较为特别,尤其是题目,与其他学院风格截然不同。我们将为同学们单独解读这一期内容。
今天,我们主要介绍共享程度较高的几个学院和专业,包括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基础部、电影学系、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
才思小编今天将详细为大家介绍!今天的内容包括:
1.专业解读
2.考试科目解读
3.真题解读
4.参考书目
5.辅导资料
6.复试解读
7.复试导师介绍
8.联系方式
一、专业解读
1.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是北电最早成立的五大研究院之一,旨在增强北京电影学院在电影文化理论方面的科研实力。
成立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一方面是为了培养电影方面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实现更多的学术交流和院校之间的交流。
研究院下设五个研究所:电影创作与批评研究所、电影文化与理论研究所、中外电影研究所、儿童电影研究所、纪录电影研究所。
2.电影学系
电影学系成立于2002年,在北电算是较早开始研究电影学的学院之一。电影学系中包含了电影理论研究室、《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编辑部和学院网站工作室。可以说是理论研究的聚集地。
在没有招生的情况下,大部分招生名额给了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而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的师资也大多来自于电影学系,两个学院之间可以说是紧密相连。
3.人文学部
人文学部是21年新开设的教学部,目前招生一年,招生方向及要求与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的国际电影文化传播类似,对外语要求较高。
3.基础部
基础部一直以来在大家心中显得有些神秘,成立于1999年,比电影学系还要早。在我们大学里,最常见的公共政治、公共英语等课程,其实都归属于基础部。基础部下辖社科教研组、思政教研组、体育教研组和外语教研组。
在基础部的招生老师中,宋雁蓉老师主要负责北欧方向研究生的招收工作,这也是去年新增北欧方向的原因之一。而叶远厚老师则主要负责电影批评方向的招生,不过今年这个方向在基础部并未进行招生。
4. 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
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专注于电影教育的学术研究。鉴于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的是电影史,关于电影教育的内容我们将不做过多探讨。今年,中心首次招收了电影史方向的研究生,这与中心最新的研究方向紧密相关。中心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国内外电影研究的最新学术动态、电影行业动态、电影科研成果以及研究人员学术成果,以及电影专题情报研究。
大家不要一提到“情报”就联想到特务的情报,这里的情报指的是图书馆情报学,可以理解为图书馆管理学的一种,主要涉及对各种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和汇总。
二、考试科目概述
北电五大学院的考试科目有相似之处,我们首先来看相同点。前三门课程:政治、英语一、艺术基础理论都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后面的专业二,虽然有些学院的专业二考试科目是相同的。关于专业一的内容,可以参考2022年北京电影学院专业一艺术基础理论考研专题解读。
1. 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研究方向:电影理论与批评
本研究方向以电影历史与理论为研究对象,旨在帮助研究生构建全新的电影深度研究框架,研究中国和外国电影的艺术状况和产业道路,以及叙事肌理和文化价值。专业二考试科目:电影理论与批评。
2. 电影学系研究方向:中外电影史论
该研究方向旨在培养具备“电影艺术本体研究”和“电影研究”(含史论与文化研究)两个领域交叉型电影研究人才。专业二考试科目:中外电影历史与理论。
3. 人文学部研究方向:电影文化传播
电影文化传播方向以传播学和文化研究为抓手,聚焦于中国电影对外传播和外国电影在中国传播的研究,培养具有人文社会科学、传播学、艺术学和戏剧影视学理论、知识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专业二考试科目:中外电影历史与理论。
2021年,由于特殊情况,以下两个教学部没有招生,但同学们也可以了解一下。
4. 基础部研究方向
1)电影文化传播
电影文化传播方向以传播学为抓手,研究国内外电影的理论流派、国别特色、政策沿革,培养具有人文社会科学、传播学和戏剧影视学理论、知识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专业二考试科目:中外电影历史与理论。
2)北欧电影研究
以北欧电影发展史为轴线,从文化艺术、社会人文和电影本体等多角度研究分析各个重要节点上出现的重要电影事件、主要导演和作品以及对电影发展史的影响。专业二考试科目:北欧电影大师研究。
5. 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研究方向
中外电影史论
该研究方向培养交叉型电影研究人才,兼具“电影艺术本体研究”和“电影研究”(含史论与文化研究)两个领域。业务课二:中外电影历史与理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电影学系、人文学部、基础部、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的考试范围和内容是一致的。因此,接下来的真题解读和参考书目,无论是报考这五个学院的学生,还是尚未确定报考学院的学生,都可以一起参考。
三、真题解读
考题类型与往年一致,包括名词解释(5道)、简答题(3道)和论述题(2道)。
考试范围:通过分析21年的真题,北电对艺术基础理论的考察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国电影史、世界电影史、电影理论与批评以及电影导演概述等内容。
答题要求:1. 论据要充分,论点要明确,避免重复;2. 研究生考试初试考察的是考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素养,自命题的主观题部分,若发现“模式化、雷同化”答题内容,将按评分标准给予最低等次的分数。
四、参考书目
由于官网未公布参考书目,根据近年来考题的考试形式、考生的复习情况以及高分大神的建议,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参考书目。
经典必读类:
《中国电影史》钟大丰/舒晓鸣,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中国电影史》李少白,高等教育出版社
(注:以上价格均根据要求进行了上下浮动10%的修改。)
《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胡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本书以国家为单位,对电影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尽的梳理,从电影的起源到欧洲,再到美国、法国、前苏联、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并对法国的“新浪潮”、新好莱坞等进行了重点介绍。
《世界电影史》[美]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北京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的经典程度无需赘述,需要注意的是,若非英语水平极高,请勿购买其他版本,推荐购买此版本。当然,如果英语水平尚可,影印版也是不错的选择。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艾伦/(美)戈梅里,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版社
本书从实在论的哲学角度出发,全面审视了以往的电影史研究方法,清晰梳理了美学、经济、技术、社会等多种生成机制,彻底更新了电影史学的问题框架和研究范式。同时,作者通过多种独特的个案研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使读者能够以全新的视角认识电影的历史。
《电影理论读本》杨远婴,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本书收录了近百年来的经典名篇,是电影研究的必读经典辑选。若没有时间收集资料,使用这本书就足够了。
《电影理论基础》陈晓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版社
这本书是电影理论入门的经典教材,详细梳理了电影理论的发展历程和重要观点。作者从历史的角度,对理论家们对电影这一艺术形式的思考和探索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电影概论》杨远婴,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这是一本全面系统的入门读物。本书构建了涵盖创作、技术、产业、历史、理论和批评的学科整体框架,不仅适合专业学生研习参考,也适合电影爱好者或想要进入电影行业的人士入门。
《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这本书是北电专业一和专业二都需要阅读的书籍。作为电影入门书,对那些没有接触过电影的同学以及跨专业的考生具有很大的帮助。
阅读类:
《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周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伊文思与纪录电影》孙红云/胥弋/[法]基斯·巴克,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世纪的电影:世界电影经典》吴冠平,三联书店
《中国电影110年》王海洲,中国电影出版社
《外国电影批评文选》杨远婴/徐建生,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美]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电影研究导论》[英]吉尔·内尔姆斯,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经典电影理论导论》达德利·安德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电影学笔记》杨远婴,江苏教育出版社
《多维视野:当代欧美电影研究》杨远婴,中国电影出版社
《艺术电影手册》吴冠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中国电影:观念和轨迹》王海洲,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文化研究》张冲,北京大学出版社
五、辅导资料
2021年北京电影学院中外电影史论根据官方公布的参考书和最新真题内容,主要包含了以下几本资料:
《北京电影学院·历年真题(2004-2021)》
我们汇总了2004年-2021年北电电影史论专业的真题汇总,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电影学系、基础部、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的题目在大多数年份是相同的,不同的年份我们也单独罗列了出来放在了里面,由于每年题目都会有重复的现象,所以,这本资料对于同学们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史论高分三驾马车1:中国电影史》才思考研考博·北京电影学院教研组
这本资料我们今年在完成更新以后,正式的放在了北电的专业二的资料中,由于这套资料花费了我们的人力物力并不少于艺术概论·三驾马车,因此,内容等各方面的更新都更为全面,同时,真题的实时标注,重点标注等也都在今年的版本中进行了重新的整理和汇编。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史论高分三驾马车2:外国电影史》才思考研考博·北京电影学院教研组
这本资料是我们整理出来的电影史三驾马车的第二本,外国电影史部分,内容涵盖上面今年的版本也进行了更新的部分,对于同学们考试而言也是十分充分了。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史论高分三驾马车3:必备题库》才思考研考博·北京电影学院教研组
这本题库主要是电影史的题库,题库里面也涵盖了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电影理论的相关知识点,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也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做题目。
《中国著名导演及理论概述》才思考研考博·北京电影学院教研组
我们以中国导演为线索和脉络一一展开,对这些导演进行阐述和分析,让同学们在考试的时候应对导演题、作品题等方面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外国著名导演及理论概述》才思考研考博·北京电影学院教研组
这本资料我们根据不同的国别整理出来的国外的著名导演,同样对于同学们在做国外导演的人物题目、作品题目能有所帮助。当然,国外的电影理论也是极为丰富的,因此,在这本资料中能够更好的帮助同学们使用。
《电影理论与批评》才思考研考博·北京电影学院教研组
这本资料我们是采取基础知识点加题库的方式呈现出来,不仅汇总了主要的电影理论、电影批评方面的相关内容,也着重整理了相关的题目以及答案。对于同学们考试的电影理论部分将会有所帮助。
《影视批评》才思考研考博·北京电影学院教研组
这本资料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来阐述电影理论尤其是影视批评这部分,同样,这本资料也是以北京电影学院的课程为蓝本进行整理的。对于同学们进行影视批评的学习有着很大的作用。
六、复试解读
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电影理论与批评)
往年复试分数线变化
复试的分数变动比较多,单科线趋向国家线,总分则是有比较大的提升。
复试形式
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10%;专业面试90%
复试内容
1.专业素质和能力
(1)大学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
(2)对考生在本学科(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科发展动态的把握,以及在本专业领域的成长潜力;
(3)评估考生的外语听说能力;
(4)考察考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综合素质与能力
(1)考察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
(2)评估考生在除本学科(专业)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如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或实际工作表现;
(3)评估考生的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遵纪守法)、协作性和心理健康状况;
(4)考察考生的人文素养;
(5)考察考生的举止、表达和礼仪等。
基础部
往年复试分数线
电影文化传播
总分:358政治:66外国语:66业务课一:121业务课二:121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总分:无
北欧电影研究
总分:358政治:66外国语:59业务课一:110业务课二:121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总分:无
复试形式
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10%;专业面试90%
复试内容
1.专业素质和能力
(1)大学阶段的学习情况及成绩;
(2)全面评估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运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科发展动态的把握,以及在本专业领域的成长潜力;
(3)评估考生的外语听说能力;
(4)考察考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综合素质和能力
(1)考察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
(2)评估考生在除本学科(专业)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如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或实际工作表现;
(3)评估考生的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遵纪守法)、协作性和心理健康状况;
(4)考察考生的人文素养;
(5)考察考生的举止、表达和礼仪等。
电影学系中外电影史论(含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中外电影史论)往年复试分数线
中外电影史论(电影学系)
总分:366政治:55外国语:66业务课一:100业务课二:130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总分:356
中外电影史论(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
总分:358政治:66外国语:43业务课一:110业务课二:110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总分:356
复试形式
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10%;专业面试90%
复试内容
1.专业素质和能力
(1)大学阶段的学习情况及成绩;
(2)全面评估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运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科发展动态的把握,以及在本专业领域的成长潜力;
(3)评估考生的外语听说能力;
(4)考察考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综合素质和能力
(1)考察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
(2)评估考生在除本学科(专业)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如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或实际工作表现;
(3)评估考生的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遵纪守法)、协作性和心理健康状况;
(4)考察考生的人文素养;
(5)考察考生的举止、表达和礼仪等。
七、复试导师
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许航、赵谦、王垚、孙红云、叶航、赵斌、吴冠平、王海洲。
电影学系
李九如、康宁、刘军、李彬、张愉、杨远婴、张东钢、吴琼、林黎胜、贺红英、张冲。
基础部
陈文颖、宋雁蓉、莫琳、谭慧、叶远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