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无需报名辅导班,理由如下:
1) 考研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关键还是依靠个人努力。辅导班的作用,对于缺乏考研经验的人来说,犹如指路明灯,能帮你避免走弯路,但绝不能成为你的依赖。最终的成功与否,还是取决于考生自己的努力程度,个人付出越多,考上研究生的机会也就越大。因此,与其浑浑噩噩地度日,不如静下心来全力以赴,既然选择了追求梦想,便要勇敢地面对风雨,坚持不懈,成就非凡!
2) 不论是面授还是网络授课,老师们每年所讲的内容都大同小异,那些教学视频,网络上随处可见。
3) 报班的学习效率较低,浪费大量时间。而且考研班的老师往往喜欢闲聊,浪费了很多时间,好像不聊点段子,这节课就没有意思。
4) 报班费用较高,增加了经济负担。
5) 报班的好处主要在于心理上的安慰,其实也就是花钱买了个心理安慰。
以下是由启道教育整理的信息,首先,短时间内的努力要重视。提升快题造型能力,其实就是提高建筑造型设计能力。这个时间如果是为了建筑快题,可以相对较短,但也不能太短。
其次,提高时间的长短与勤奋程度、学习方式有很大关系;再者,在学生时代,不要把考试分数与设计能力混淆。考试是设计能力的体现,有些人设计能力强,但快题得分低,这通常是因为考试时的方法和手法、未理解题意、未掌握套路等次要原因导致的。通过思考和练习,这类学生的快题水平不会差。但如果设计能力本身一般,想在快题中取得高分,基本不可能。我在校时,很少有设计作业一般而快题分数却很高的现象。因此,提升设计能力是长期的,应对考试是短期的。前者做好,后者即便一开始不好,掌握方法后,很快也会变好。
大道理说完了,心情也踏实了许多。我来说说我的快题经历。在校期间,我的快题成绩基本都在85分以上,我认为这得益于平时的临摹和练习,也有一定的方法,前者占更大比重。我必须承认,自从上了建筑系,我发现我是个没有天赋的人。要学好建筑学,我只剩下比别人多一点的勤奋,仅此而已。之所以二年级开始进行课程设计后,我的各种设计图纸成绩就名列前茅,主要是因为我度过了一个非常艰难的一年级,而且一直没有放弃思考和努力。其实,对大多数建筑学子来说,一年级就像玩儿一样,与我学不动想不通的情况有很大反差。现在我在网络、实际工作和带人过程中,偶尔都会提及这个过程,一点都不是为了展示一个没有天赋的人,有什么好展示的呢?我只想通过个人经历告诉建筑学子们,大部分学子、毕业生当年都远不如我那样愚钝,所以稍微勤奋一些,建筑设计做得不好几乎不太可能。
具体来说,我们在二年级上学期,完成两个设计任务后,开始了第一次快题。那是一个傍晚,晚饭前发题,晚上交卷,时间4.5小时,设计任务是一个游船码头,包括一组候船和服务的房子。基地是一块靠水的地形,弯弯曲曲。快题设计的特点是,你的设计必须比平时更有特点,同时总体合理。想到这一点后,我想象了一些码头船儿云集、桅杆林立的繁华景象,第一时间决定用小船的平面形态为母题,同时考虑到岸边地形的随意和扭曲,所以将船型母体进行错位重复,与弯曲的彼岸相契合,形成一个韵律感、形式感都很强的建筑平面。造型不言而喻,重叠退进的斜墙、煞有介事的光影、象征性的竖向构件、出彩的小旗,整个立面看起来像几艘并列而重叠的酷炫小游艇。这个快题得了高分,也许我想表达的意思被老师一眼就看出来了,我很高兴。
因为我的意思很简单,码头嘛,我的房子也像船,只不过是一组有点建筑感的船,同时适度地活跃了一些,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多半是跟游乐有关的房子。在后来的快题设计中,我一直这么做,构思果断、平立面有特色、抽象与具象结合,表达尽可能完善。最后一次快题,是考研。由于我们系主任是埃森曼的学徒,所以快题题目很怪异,具体任务是做一个建筑系学生之家,用途是导师带学生的场所。
地形居然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条形,非常怪异。他这么怪,我大胆地猜测出题人可能也不会怕你的设计也怪一些。于是我做了一个风车型平面,希望能把死板的条形基地转动起来,同时把生活房间甩在外面,与主功能分开。造型上自然根据风车的特点,四片大墙立起来,高低错落,虚实对比,立面也有了。这房子其实很简单,但却能做出很强的力感、建筑感和光影感。结果很遗憾,在所有参考的人中,我的设计得分没能成为第一,而是第二。所以不要误以为我在炫耀,我无可炫耀,因为差距永远都存在于自我和别人之间。对于快题,我自己的总结大致如下:
1、多看多练
其实回答完全可以总结为这四个字,但显得有些空泛。没有平时的积累,临场发挥也无从谈起。所以,平时尽量多泡资料室,看着好房子就画画,快也好慢也罢,精细也好潦草也罢,总之你喜欢的房子你就画,平面、外形、空间都可以画,不要在乎你画得不好,你只是在学习,记录。数学家的练习大约是思考和演算,你的练习只是思考和动手画。你看得多、画得多,思维就会活跃,下笔能力就会提高。对于学习建筑,动手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低年级不要花太多时间在电脑上,花更多的时间去看建筑书、去练习、去涂画。好的设计基础一定是想、看、画结合起来的产物,不要不信,也不要放弃。画几个房子是不会有什么提高的,甚至你下周都记不住它们。但是如果你经常这样做,量变就一定会有质变,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思维活跃
快题不是实际工程,不要花太多时间在细节上,而是首先有个明确的想法,可以新奇,但不要太过,要明显,至少要能打动自己。不一定要具象,也可以很抽象,但一定要有想法,不管是平面还是形体,而这两者也是一体多面的事物罢了。
3、不要复杂
你的设计,要尽量能用一句或几句话、一条或几条线、一个或几个形体、一个或几个形状就能简单概括出来,这也是今后你课程设计、乃至走上从业道路之后需要做的——简洁、明了、个性鲜明,同时切中大多数人的审美。试想,悉尼歌剧院、帆船酒店、巴西议会大厦、故宫太和殿等知名建筑,内部都很复杂,外形却极其简约,几条线就可以画出轮廓,你又有什么理由,把一个规模比他们小无数倍的房子做得那么复杂?再者,在快题时你也缺少时间这样做。如果还有时间,就适当加入细部。没时间?没时间就算了,但至少你的总体跃然纸上,你的想法至少完成一半。
4、立体思维
你所设计的是房子,不是一个面,不是图形,不是绘画,尽管它可能会从图形出发。快题最终需要你把建筑的综合性表达出来,所以你务必在最快的时间内,脑海里组建他的形象,这个形象可以很模糊,可以很特别,可以很不完美,但一定要有。别担心他还不完善,因为最终你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去表达它。不要拿到题就去一遍遍小心地描绘他的立面,一个谨慎的、雕琢精美的立面不会得高分,但一个有思考、合理的甚至大胆的整体形象则可能会反映你的学习成果。所以记住,先有你的房子的整体形态,再通过平立剖+透视等等的方式去表达他。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设计方法,只是对于快题,这个设计方法更为合适。
比如让你做一个野生动物博物馆,你的思维尽可能往野上靠一些,形象就不要太冷静,可以很动感、很彪悍、很狂傲,也可以很酷。你若把它做成一个纯净的方盒子行么?当然不是不行,但由此你的立意显然需要从更细致的东西去表达,在短短几个小时内,也许你很难把这个方盒子刻画得与野生动物博物馆有比较明显的关系。
也就是说,一个特殊建筑物,当然可以有多种理解,我只是举例表明,思路很重要。有了思路,找到思路,然后你再去用你所掌握、所熟练的表达方式去表达他就好了。再比如,让你做一个诸葛亮纪念馆,你的思维就要往你所知道的诸葛亮的相关形态上靠,羽扇纶巾、经天纬地、运筹帷幄、八卦阵、天圆地方、茅庐等等。但切记太具象,也许你觉得老诸葛扇不离手,把这馆干脆做成一把鹅毛扇,立意相对就低了。还是那个道理,不是这么做不行,而是你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不一定有太强的能力把这把鹅毛扇修缮成功,若做成败笔,更让人觉得你不负责任。
5、有了想法,不要犹豫
毫不犹豫,你手头的时间不过4小时、6小时,最多不超过8小时。现在,请你思考,你心中的房子应该呈现何种风貌?是宁静、欢愉,还是充满野性与活力?抑或是庄重、深沉?若答案已定,那就立刻着手,将它塑造得完美无瑕。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您日常的积累之上,您看得越多,练得越多,您的思维就越开阔,不是吗?
关于绘图技巧,建议您摒弃课程设计时的严谨细致,减少对尺规的依赖。尺规仅用于初步勾勒草图或对图面进行简单分区,以保持画面的重心与平衡。其余的细节,尽量采用徒手绘制,即便线条略显草率。重要的是,徒手线条能够迅速展现您的创意与突发奇想。在建筑学教育中,无论哪个学校,哪个体系,快题考试都更注重设计思维与表达,而非对细节的苛求。
我曾见过有人用尺规和针管笔精心绘制快题,过程异常艰辛,但成果却不尽人意。在有限的时间内,尺规只能勾勒出规矩的平面和立面,显得过于刻板。请记住,这并非实际工程,建筑学快题的核心在于考察您的综合设计思维与表达能力,而非成为一项详尽的工程项目。
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问,欢迎关注我。
建筑学初试快题考试分为3小时和6小时两种。大多数学校仅初试时进行6小时快题考试。少数学校初试考6小时快题,复试还需再加考一次3小时快题。而初试考3小时快题的学校,复试则必定还会安排快题考试。目前,建筑学考研学校中,尚未有仅考一次3小时快题的。
3小时快题的命题建筑规模较小,一般面积在一千平米以下,功能较为单一。而6小时快题的命题范围则更为广泛,可能是千余平米,也可能是几千平米。
3小时快题的考试时间安排在考研考试第二天下午。6小时快题则从考研第三天上午八点半开始,持续到下午两点半结束(因此第二天下午没有考试)。建筑学考研专业可能是唯一需要连续三天考试的。此外,快题考试将在单独的考场进行。
关于各个学校的快题考试安排,如用纸种类、纸张尺寸、绘图形式等,请查阅该校网站发布的招生简章,其中会有详细说明。以上信息,请务必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