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暑假开始准备考研,当时心中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既然决定要考,那就必须认真复习。一开始的考研之路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艰难,我每天只专注于阅读两三本书,对于每天能阅读多少页,我甚至没有制定任何计划。我的全部任务就是不断往后阅读,我并不关心自己的进度是否太慢,也不去考虑某一科的复习时间是否不足,或是考虑是否需要更换另一科,更不打算延长每天的复习时间,当然也没有考虑自己是否能成功考上。
然而,当周围的人纷纷报名参加各种辅导班时,我开始犹豫和心动。一些成功的研究生会告诉我:“一定要选择一个好的辅导班”;而另一些人则会说:“辅导班没有用,纯粹是浪费时间和金钱”。那么,考研辅导班到底有没有用呢?
答案因人而异。确实有一些同学仅靠自己的努力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也有一些同学,上了辅导班却只是在睡觉,上了也等于白上。然而,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选择了海文考研的超级特训营。
● 复习更有针对性。海文考研超级特训营的专家对考研命题趋势等有深入的了解,这样,特训营使我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考试的重点。
● 复习更有条理,更有计划。特训营通常会按照一定的复习计划进行授课,并同步布置相应的练习和答疑,从而使复习更有计划。
● 可以实现“强制效应”。许多同学在复习一段时间后都会有浮躁的感觉,学不下去,这主要是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超级特训营通过授课安排和习题练习,强制你学习,同时也营造出一种紧张而热烈的气氛,有利于抓紧时间,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复习,防止浪费时间。
同时,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那就是要适时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进度。这个时候可以采用模拟真题来测试自己,了解自己的位置。海文特训营也推出了一个在线评估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和众多同学进行横向比较,大概了解自己的位置。不过,不要过于在意模拟的成绩和名次,因为这些都是为最终上考场做准备,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被自己吓到。
6小时快题,时间分配建议:
方案(1.5小时),一层平面图(40分钟),主立面图(30分钟),透视图1小时,二层、三层平面图(20分钟),总平面图(30分钟),次立面图(30分钟),剖面图(20分钟),调整完成留(20分钟)。
主干课程
主要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及原理、中外建筑历史、建筑结构与建筑力学、建筑构造。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美术实习、工地实习、建筑测绘实习、建筑认识实习、设计院生产实习,一般安排40周。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取得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适应建筑生产一线的施工与管理等岗位要求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考研没有必要报班,原因如下:
1) 考研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主要还是靠自己,辅导班的作用,只是对于从未有过考研经验的人来说是一个指路的东西,可以让你少走弯路,但绝不是你的拐杖,最主要的因素取决于考生自己,考生本人起决定性作用,个人努力程度越高,考上研究生的可能性越大。所以,与其糊里糊涂混日子,静下心来努力才是最实在的,既然选择了远方,便是选择了风雨兼程,坚持别人无法坚持的坚持,成就别人无法成就的成就!
2) 不管是面试还是网授,老师每年讲的内容都差不多,那些讲课视频,网上一找一大堆。
3) 报班的学习效率非常低,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考研班的老师一般都必须喜欢扯,扯淡的时间比较长,不说给几个段子好像感觉这课没意思。
4) 浪费金钱,普通考研的费用报班比较高,增加负担。
5) 报班最大的好处也只是个心理作用,但也仅仅是个心理作用,也就是花钱买个安慰。
建筑学初试快题考试时间有3小时和6小时的两种。大多数学校只在初试考一次6小时快题。部分学校初试考6小时快题,复试还要加考一次3小时快题。而初试考3小时快题的学校,复试肯定还要再考一次快题的。目前建筑学考研有快题考试的学校,还没有只考一次3小时快题的。
3小时快题的命题建筑规模比较小,一般面积在一千平米以下,功能也较简单。而6小时快题的可能性就很多了,可以是千余平米,也可能是几千平米。
3小时快题的话,则考试时间安排在考研考试第二天下午进行。6小时快题的话,则时间安排在考研第三天上午八点半开始,到下午两点半结束(因此第二天下午没考试)。因此建筑学累专业可能是唯一考研考三天的了。此外,快题考试是另外单独安排考场的!
具体各个学校的快题考试安排,如用纸种类、纸张尺寸、绘图形式等,请查阅该学校网站刊登的招生简章,里面有说明的。以上,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