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体,即北京体育大学,其2022年考研分数线详情如下:
1、法学分数线为347分;
2、教育学分数线为361分;
3、教育学心理学分数线为361分;
4、教育学体育学分数线为369分;
5、医学分数线为344分;
6、管理学分数线为364分。
北京体育大学,简称北体大,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隶属于国家体育总局。这所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由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院校,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此外,它还入选了多项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包括“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学校始建于1952年,1953年正式开学,最初名为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最终定名为北京体育大学。
北体考研难度系数★★★★★★
尽管今年的排名让这所在体育类大学中唯一以“大学”命名的学校排名第二,但这并不影响其在国家首都体育院校中的地位。北京体育大学的考研对初试和复试都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小球复试的要求非常高,但好在考研真题难度适中。如果你对这所体育类唯一的“211”大学抱有执念,那么祝你成功。
以下是一些备考建议:
①与靠谱的研友共同学习
人天生就有惰性,考研需要长时间的学习,这时一起学习的研友就能发挥作用。自己备考期间从未赖床过,主要归功于一起学习的小伙伴。曾经一起学习的两位研友,分别考上了南师大和天津体院。
②备考须趁早
考研的成功需要正确的方法和足够的努力。是否有足够的努力可以通过时间的长短来衡量。有复习两三个月就能考上北体的人,但请问这个人会是你吗?今年我们方向一起复试的一个兄弟,上海体院的。他在大学期间在exos(美国EXOS公司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训练综合机构之一)实习过,且做过英语翻译,最后只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成功进入复试,其中英语一70多分,专业课也不低。要考研的同学中比他强的不多。那怎么办,用时间弥补啊,好比我,基础不好就提前看英语单词、看外刊、看长难句、达到一定量总会有质的改变,虽然我至今仍感觉看何凯文的同源外刊、长难句、每日一句没啥用,还是刷真题更为有效。
③对考研做出系统的规划
不管在大学还是在高中,相信你一定见过这样的人,比谁都努力,但成绩不好。对于这样的同学难道真的是努力无用吗?不是的,只因为他努力的方向不对,事倍功半。
那如何解决呢?对自己长达半年或更长时间的考研之旅做一份规划,这个规划不用细致到每天做什么,这是周计划需要做的事情,只需要规划好大致任务。
老子有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规划好每个阶段、每个月、每个周、每一天需要做的事情,剩下的只需要把自己当作一个机器人去执行就ok。不过对于初试考研的同学来讲,规划好每个阶段的任务量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但需要把握一个大的方向不出错。
这样按照规划来,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下来你会发现,已经把很多人甩在后面了。
④后期须模拟
不管做什么事情,请记住:永远不要把最后的战场,当作试验场。
如果不模拟,最后考试才发现问题,将为时晚矣!
按理说三科都应该模拟下的,可自己只是模拟了英语和专业课。
英语模拟主要为了控制下做题速度,以防到时写不完题。模拟的是17年英语真题,好像考了40多分。那时想着过线没问题了,挺开心的,毕竟九月以后以后学英语,重心都放到专业课了。
专业课模拟切实让自己感受到时间的紧迫,意识到时间是这么的紧迫,并且通过这次模拟知道了如何分配时间,才会在考场及时做完。前段时间和好友聊天时,谈到了他的一个同学考研时竟然没有做完题,我十分的惊讶,这不是一个考验人可以出现的低级错误啊,我们的目标是得分,先把简单的拿下来再说!专业课模拟的得分是250,最后的得分254.没想到这两次考试成绩到挺像。
⑤重视信息的收集
考研也是一场信息战!
千万不要蒙头自顾自的傻乎乎学习,有些必要的信息还是需要了解下的。
这一点在复试备考中尤为重要,自己面试中被问到的问题,大部分都是学姐谈到过,真心感谢学姐。可能她永远看不到这篇文章,但我将永远记得这份情。
北体考研成绩公布的时间:2月21日。
北京体育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简称北体大,由国家体育总局直属,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院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的高等体育院校。学校筹建于1952年,1953年举行开学典礼,原名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据2023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
学校占地面积约7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1万平方米,共拥有室内外训练场馆近100个,馆藏书130余万册;设有4个学部,25个学院,开设41个本科专业。
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13000余名,其中本科生9600余名,研究生300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