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挑战重重,以下为详细解读:
一、考试科目及内容:
1、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的核心科目包括艺术理论与艺术史、美术学、设计学和艺术实践四个领域。其中,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可能较为抽象,考生需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
2、美术学、设计学和艺术实践则要求考生具备较高的绘画技巧和造型能力。此外,考研还包括英语等科目,考生需具备基本的英语水平。
二、综合评价要求:
1、与一般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不同,中国艺术研究院采用“综合评价”的考核方式,考生需在文化课成绩、专业课成绩、作品集、面试等多个方面取得高分方能被录取。
2、这意味着,相比仅看重成绩的普通硕士考试,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更注重考生的综合素质。
三、竞争程度和自身准备:
1、作为中国著名的艺术研究机构之一,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吸引了众多有志于艺术研究和创作的学子。因此,相较于一些普通院校的硕士考试,竞争程度相对更高。
2、考生自身的准备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到考试成绩和录取概率。因此,考生需在平时认真备考,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以便在考试中脱颖而出,成功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研究生。
艺术学专业考研复习指导
考研是追求自我发展与提升的选择。对于艺术学考生而言,深入探索专业领域精髓,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学在实际应用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而真正了解的专业人士却相对匮乏。本文为艺术学考研者提供各阶段具体学习计划,以供参考。
(一)第一阶段
学习计划
既然你已下定决心考研并开始复习,请善始善终!从现在起,按照计划行事!
对于理论课的复习,专业课看完第一遍。重点:了解外貌,掌握三分。
对于创作的复习,大量临摹和手绘练习,达到较好程度。
本阶段任务:
第一,阅读讲义以及其他相关书籍,基本了解专业课的内容、体系。因为具备工业设计基础,理论方面基础较好,容易上手。在这个阶段,不仅要阅读讲义内容,还要尽量扩展知识,阅读列出的书籍,获得与其他同学不同的知识。
第二,在手绘方面有了一些基础,再掌握一些方法,勤奋练习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在这个阶段,先练习线条(直线、曲线、圆等的联系)和透视、结构,后期的讲义中我会介绍具体的练习方法。这个练习很重要,不要跳过,一定要耐心练习,练习好了,你会发现你的进步是一个质的飞跃!
到十月底前,专门练习各种造型产品的单线速写,不练习上色,可以用线条表现明暗关系。可以以临摹为主,做个有心人,记下好的造型。
10月底到11月中旬,专门练习马克笔与彩铅结合上色,在临摹时注意笔触和色彩搭配。
为什么建议用马克笔作画的时间要少一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马克笔的画法能力取决于单线速写的功底。关键的一个字就是“稳”,手一定要稳。如果明白达芬奇为什么画那么多鸡蛋就很容易了。工业产品的画法和纯艺术上的美术画法有一定的区别,设计的速写是为了表达物体的结构、材料、质感等,是一个比较严肃的话题,与纯艺术表达创作者情感有一定的区别。也可以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理解:艺术是艺术家个人的,而设计则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两种活动的最终目标有很大的差别。说了这些,回到正题上,我建议练到可以画出任何你想画的线条,当然要保持流畅,那样显得非常专业,也非常帅。
在这个阶段,练习累的时候,可以看一些人机、材料和设计史等理论书籍,注意如何将它们运用到你的设计中。
指导思想:
第一,注意把握节奏。
根据你的看书速度,将所看书的内容细分到每天看多少页,这样你就可以心里有底,知道自己的进度,同时你的节奏也就出来了!请再次记住,考研是持久战,节奏非常重要!不要时缓时急,要像温火炖老汤一般不紧不慢!
第二,这阶段不是走马观花,而是仔细扫描。
不要强求速度而忽略内容,对内容要宏观把握,然后进行扫描式看书,做到“进得去出得来”,既不要迷失在具体内容中,也不能只知概貌不知其详。基本目标是,对其内容有三分把握。同样,手绘在这个阶段是艰难的阶段,需要进行非常基础、非常勤奋的练习,过了这个阶段之后,效果会非常明显。
(二)第二阶段
学习计划
1.本阶段任务:梳理理论知识并开始记忆。创作方面开始默写好的设计,并将好的设计思想融入自己的设计中。
两个任务:
第一,梳理知识点。在第一遍的基础上再来看书,你已经轻车熟路了。掌握讲义中所有提到的设计名词,掌握自己所选取的一些比较好的例子,设计大师的见解,各种增强论文说服力的图表等。
第二,将第一阶段所收集的好的设计默写,并有意记下有创意的设计,并将其融入自己的设计中。考虑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人群细分、材料选择、色彩搭配、人机分析、三视图绘制等。
(三)第三阶段
巩固理论知识,创作开始针对设计题目进行练习,查漏补缺。在这个阶段,掌握考卷应有的格式、版式,熟悉改卷老师喜好的风格。
两项主要任务:
首先,巩固记忆中的知识点。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你已掌握了一半的内容,但还有另一半尚未牢固掌握。因此,在当前阶段,你需要集中精力攻克剩余的难点。同时,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应遵循记忆曲线的规律,进行重复记忆,确保记忆持久,至少在考试结束前不会遗忘。
其次,整合前期练习的手绘系统,包括将掌握的知识点串联起来,针对题目进行训练,提高对版式的掌握。
由于一月份还需背诵政治,因此在此阶段,专业课的理论部分需要全面掌握,创作方面要做到心中有数,即对所需知识点、造型和设计思想有充分理解。
指导思想:
1. 合理安排时间。本阶段一个月的时间,注重效率。因为你已经了解了所有知识点,实际上它们已经在你脑中留下了痕迹,现在只需重新提取并强化记忆即可。时间无需过多,遇到难以记忆的知识点时,不要死磕,可适当调整记忆频率,确保掌握。
2. 理论考试与写作文类似,不必死记硬背,理解即可。设计方面,即使遇到陌生的题目,也可以将熟悉的内容融入其中。
3. 创作阶段需系统复习,将前期学习成果相结合。在此阶段,手绘练习需反复进行,每个阶段各有重点。例如,在上色练习中,可同时练习透视和线条。
(四)冲刺——1月
一个任务:
在考前20天,政治和综合课的知识点都需要背诵,任务较为繁重。对于理论课,在前期的学习基础上进行复习;对于可能出现在考试中的知识点,要熟练掌握。创作方面,有意背诵三四个不同造型,并设计好版式和题目字体。若时间紧迫,可提前完成版式和题目设计。
指导思想:
1. 抓大放小,有所舍弃。冲刺阶段,每个考研人都掌握了一定的知识量,但并非所有知识点都烂熟于心,尤其是重点中的重点。
2. 创作方面,要熟练掌握几个优秀造型,并设计好版式和题目字体。
每天的时间安排:
1. 进入紧凑有规律的复习状态,避免浪费时间。许多人认为时间还早,慢慢复习,但这样会影响整个学习进程。
2. 每天至少保证10小时的学习时间,可根据自己的作息适当调整。前期不必过于紧张,如早上6点半起床,活动身体,阅读英语。
3. 将英语学习调整至下午,以适应考试时间。英语考试通常在考研第一天下午进行,习惯对考试发挥有很大影响。
4. 每天复习四门课程,建议时间比例为2:3:2:3,即政治、英语、理论、创作的复习时间。若在后续学习中发现英语或政治掌握较好,可适当调整时间分配,但每天仍需坚持练习手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