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想知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的真题有哪些吗?让小编来为您揭晓答案!1、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D)。2、教学过程诸环节的中心环节是( B)。3、教育目的观上,“个人本位论”的代表是( D)。4、我国古代奴隶制时期的教育内容主要为( A)。6、下列观点中,哪一个不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 D)。7、通过人工控制因子,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自变量的变化和结果的研究方法是( A)。8、对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D)。A、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B、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改革的方向D、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决定作用9、沈从文小时候特别喜欢逃学,且长时间对老师的批评、斥责非常抵触,但是他的一位姓毛的小学老师利用校园里的一棵楠树激发了他的进取心,最终成为杰出的作家。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学生具有发展的( C)。10、教师随意私拆、学生的信件、日记属于侵犯学生( C)的行为。11、以下对师生关系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C)。12、当前我国学校课程的基本形式是( D)。1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原理性知识,常常会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中的相关情境或者设置模拟情境,这主要体现的是教学过程中( C)的特点。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14、“教学相长”、“长善救失”、“藏息相辅”等教学原则是在( B)一书中提出的。15、以下对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D)。D、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和发展个性16、首创“助产术”的哲学家是苏格拉底。17、终身教育概念是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的。18、被誉为教育史上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赫尔巴特。19、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了成熟对个体身心发展的意义。20、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个体主观能动性。21、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22、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要追溯到东汉末年的鸿都门学。23、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24、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结构,是校园文化的核心。2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以及与政治经济制度等发展的不平衡性。26、一个9岁的儿狼孩被救后,研究人员花了几年的时间也只教会了她几个单词,这个事实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这个狼孩错过了发展的关键性。27、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28、班级平等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源于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等影响”的教育思想。2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间接性、引导性、交往性和简捷性。30、教材的编写正在由“教程式”向“学程式”发展,这是当代教材发展的新动向。31、美国的《2061计划》主张从幼儿园到高中学生只学十几门精选课程,这反映出国外课程改革的课程内容综合化趋势。32、根据循序渐进原则,进行教学时应该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33、备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34、老师要求他班级的学生每天要做一定数量的仰卧起坐或者在操场跑圈,从不间断。他采取的德育方法我们称之为锻炼法。35、20世纪50年代由德国学者瓦·根舍因首创的教学方法是范例教学。36、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③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包括:新的学生观和新的教育活动观等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等38、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是什么?40、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有哪些?我国某高二学生考过这样一道历史试题: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死于公元哪一年?最远打到哪里?美国世界史教科书上也有这样的历史事实,考法却是这样: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有人说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要取消考试,请你运用素质教育的有关原理并结合以上材料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①素质教育在其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如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取消考试,素质教育是没有负担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艺术教育和娱乐活动等。这些误区产生的原因在于对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精神实质存在理解上的偏差。②素质教育是针对我国教育现实中“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应试教育”的特点是一切教育与学习活动都以升学考试为目的,考试成为了指挥棒,导致了现实教育中重知识轻能力、忽视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片面发展等问题。这是素质教育所反对的。但是素质教育并不否认考试的作用。当然,考试只是一种检查教育教学质量和选拔人才的方式,关键在于怎么考。如材料中所示,同样的考核内容,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材料中美国的考试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某中学有位新上任的语文老师,对教学非常认真负责,也能主动向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如经常去听他们的课,也看了许多教学视频。但是令她苦恼的是,尽管她将那些教师的成功教学经验与方法运用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却总是不太好。请运用教育学的相关原理对以下案例进行分析,并阐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主要依据。
①选择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②选择与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需要基于对具体教学中的多个因素进行分析,包括:
第五,教师的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等。
③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与运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不能盲目照搬他人的经验和方法。案例中的教师尽管教学态度认真,也乐于学习,但未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原因正在于此。
二、高中政治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
1、高中政治教师资格证笔试内容分为三科,分别是《中学综合素质》、《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中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面试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包括抽题备课、试讲、答辩等环节。
2、笔试各个科目具体考试内容如下:
3、科目一《中学综合素质》考试内容包括: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基本能力。
4、科目二《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德育、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5、科目三《高中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内容包括:政治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6、考试题型分为两种,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非选择题包括简答题、论述题、解答题、材料分析题、课例点评题、诊断题、辨析题、教学设计题、活动设计题。
7、各科目题型设置基本上每年都是不变的,可以通过做历年真题来进行复习,熟悉题型的同时查漏补缺,构建知识体系,最终保证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笔试。
三、历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辨析真题及答案(一)
1、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我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普通中小学教育,普通高中属于这一范畴。
2、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学不仅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包括智育、德育、美育、体育和综合实践劳动在内的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规范传授给学生,为他们在智能、品德、美感、体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当个体对某一道德准则有了系统的认识,感到确实是这样的,就形成了有关的道德观念。当认识继续深入,达到坚信不疑的程度,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时,就形成了道德信念。道德信念对行为具有稳定的调节与支配作用,只有道德观念而无道德信念时,就会经常发生诸如明知故犯之类的错误行为,这时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不一致。
4、学习所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景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因此,学习所引起的是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5、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四大类,而不仅仅指道德品质的教育。
6、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所谓“直观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时应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和已有经验,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获得生动表象;同时引导学生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进行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规律和原理。教师要认识到直观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不要为直观而直观,避免直观的形式化、庸俗化。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有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该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散是不同的,虽然都是注意对象的变换。注意的转移是在实际需要时,有目的的把注意转向新的对象,使一种活动合理地被另一种活动所替代。注意的分散实在需要注意稳定时,受无关刺激干扰,或由单调刺激所引起,使注意离开需要注意的对象。
8、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在同伴交往过程中,一些学生自由结合、自发形成的小群体,称为非正式群体。它是同伴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如果在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出于成员之间的利益、爱好、信仰方面相似,引导的好,对班级群体可以发生积极作用。如果它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不一致,则会产生消极作用,甚至会称为破坏性的力量。
9、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教育具有继承性;二是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三是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0、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的价值判断。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
11、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
心理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状态。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这是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积极影响。而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此时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消极影响。即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故本说法不正确。
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德育过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品德形成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德育过程是对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调节与控制。二者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
以上就是关于历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辨析真题及答案的分享,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技巧、备考攻略等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