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务员面试考察哪些方面
公务员面试通常采取结构化面试或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形式,
结构化面试即传统的考官提问考生回答,无领导小组讨论则是将考生分组,给出题目,让他们共同讨论……
面试内容通常涉及对某事件的看法,如何处理事情等问题,以下列举的面试测评八要素或许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
测评要素指的是对考生进行评估的项目
测评要素分为通用测评要素和部门自设要素。通用要素是必考内容,占比超过60%。在公务员录用面试中,通用测评要素和部门自设要素的比例分配上,有的部门全部采用通用测评要素进行面试;有的部门则结合通用测评要素和部门自设要素进行面试。
通用测评要素主要包括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自我情绪控制、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举止仪表和专业能力。面试测评要素由录用主管机关确定。确定面试测评要素的基本原则是:
1.根据拟任职位的工作性质、职责任务、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对人员的要求,确定要素项目。
2.选择面试测评要素,应当适应和发挥面试功能,避免与资格审查、笔试、考核等环节的测评内容重复。
3.根据不同测评要素的可测程度及与拟任职位要求的关联程度,确定其分数权重。
以下列出国家人事部为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在招考公务员面试时提供的“通用测评要素说明”,供考生参考。
测评要素指的是对考生进行测评的项目。根据以往研究和面试测评经验,考虑到面试测评的功能特点及其局限,在本次面试中,拟采用以下八项要素,作为面试中需要测评的通用要素。现分别予以说明:
综合是在头脑中将事物的各个部分或各种特征联合为整体。分析则是在头脑中将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综合和分析在思维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思维的智力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日常工作中,经常涉及对问题的宏观理解把握和事物间矛盾关系的理解,综合分析能力十分重要。
(1)对事物能从宏观方面进行总体考虑;
(2)对事物能从微观方面对其各个组成成分予以考虑;
(3)能注意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部分之间的有机协调组合。
以言语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听众采用不同的方式、风格,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明确无误地表达出来,并试图让听众接受的过程。
(4)他人能理解并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5)在有压力的情境下,思考、解决问题时能够迅速而灵活地转移角度、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对自己、他人、部门的活动做出计划、排出日程、调配资源,并对冲突各方的利益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协调。
(1)依据部门目标,预见未来的要求、机会和不利因素,并作出计划;
(2)看清相互依赖的冲突各方面的关系;
(3)根据现实需要和长远效果作出适当选择;
(4)调配、安置人、财、物等有关资源。
建立和维持自己与他人、团体的关系,这些关系是有目的的、与工作相关的,包括与他人的沟通,以及组织中的服从、合作、协调、指导、监督活动。
(2)对组织中权属关系的意识(包括权限、服从、纪律等意识);
(3)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在受到较强刺激或处于不利的情境中时,能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并约束自己行为反应的能力(主要是根据面试当时考生对一定问题的反应,预测考生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1)在较强刺激情境中,表情和言语自然;
(2)在受到有意挑战甚至有意羞辱的场合,能保持冷静;
(3)为了长远或更高目标,抑制自己当前的欲望。
七、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
求职动机是指在一定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个体进行求职活动以达到求职目的的内部心理活动;个人的求职目的与拟任职位所能提供的条件相一致时,个体胜任该职位工作并稳定地从事该工作的可能性较大。
(1)现实性需要(解决住房、户口迁移、专业对口等)与岗位情况;
(2)成就动机(认知需要、自我提高、自我实现、服务他人的需要、得到锻炼等)与岗位情况;
考生外在的穿着打扮和言行举止表现
(2)言行举止是否符合一般的礼节;
二、公务员面试的内容有哪些
公务员面试考试主要考察:综合分析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专业能力、自我情绪控制能力以及举止。考试时间为15-25分钟,题量为3-5题。
二、年龄要求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放宽至40周岁以下。
五、具备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六,具备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1)普通话力求标准,不可讲错字念错音,方言最好不要使用。发音清晰,语调得体,声音自然,音量适中,语速适宜,恰当使用语气词、口头语。
(2)准确地选用词语,恰当地运用语句。
(1)切忌苛求完美。(2)修炼平常心。(3)时刻保有自信心。
三、公务员面试都考察哪些内容
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通过笔试之后,还需按照一定比例(1∶3或1∶5)参加面试,只有面试顺利通关才算是最后的成功者。因此,面试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面试主要是通过考官与应试者直接交谈的方式来考察应试者的才能和某些素养,这是笔试所不易达到的。面试可以弥补笔试的不足,通过交谈考查应试者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计划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等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并且通过观察来了解应试者举止、仪表与气质等全面素养。
抽签入场:考生根据所抽取的号码按顺序进场面试。每人的作答时间在15-30分钟之间。
面试答题:一般每个考生按照顺序作答题本规定的3-4个试题,考生在回答试题时可以稍作思考,有时还可以用笔简单罗列提纲。
随机提问:考生答完规定试题后,有时主考官会自己和请别的评委进行临时提问。
考生退场:作答完毕后,主考官宣布请考生退场,在专门工作人员带领下退场。
计分审核:主考官从评委手中收回评分表,交记分员计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计算平均分。
请考生依次进入:前一位考生已离场,现场已有工作人员迎接下一位考生。
在理论层面,面试被视作衡量应试者全面素质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面试并非全面评估考生素质的单一途径,而是有针对性地测试其特定方面的能力。以下为公务员考录面试的主要内容:
首先,考量应试者的外貌、体型、精神面貌、着装举止等外在特征。例如,国家公务员、教师、公关人员、企业经理等岗位,对外表仪态的要求较高。研究表明,仪表整洁、着装得体、举止优雅的人,往往更有条理,注重自我约束,责任心较强。
其次,通过提问了解应试者的个人背景、工作经验等,以补充和验证其实践经验。在此过程中,还可考察应试者的责任感、主动性、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面对问题的冷静程度等。同时,考察应试者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符合招聘岗位的要求,作为对专业知识笔试的补充。面试对专业知识的考察更具灵活性和深度,问题更贴近岗位需求。
再次,评估应试者制定计划、合理运用资源的能力,以及对计划对象和特定环境的把握能力。
此外,考察应试者是否能够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意见或建议顺畅地表达出来。具体内容包括表达的逻辑性、准确性、感染力、音质、音色、音量、音调等。
在面试中,还需考察应试者对问题的理解是否准确,回答是否迅速、准确。对于突发问题的反应是否敏捷、恰当。对于意外事件的处理是否得当、妥当。自我控制能力对于国家公务员及许多其他类型的工作人员(如企业管理人员)尤为重要。一方面,在遇到上级批评、工作压力或个人利益受损时,能保持克制、容忍、理智,不因情绪波动影响工作;另一方面,要有耐心和韧性。
在面试过程中,了解应试者参与的社团活动、喜欢的社交类型、与人相处的技巧等,有助于评估其学习、工作态度以及对待报考职位的态度。
此外,了解应试者为何希望加入本单位,对哪类工作最感兴趣,在工作中追求什么,以及本单位提供的职位或工作条件是否能满足其工作需求和期望。
应试者的业余爱好、阅读习惯、电视节目喜好等,有助于了解其兴趣与爱好,对工作安排有益。
最后,主考官会向应试者介绍本单位及拟聘职位的情况与要求,讨论工薪、福利等问题,并回答应试者可能提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