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西省考常识多少分
江西省考常识:包含25道题目,每题0.5分,总分达到12.5分。
江西省考的分值分配如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共有40题,每题0.6分,总分24分;数量关系部分共有20题,每题1分,总分20分;判断推理部分共有35题,图形推理每题0.5分,定义判断每题0.8分,类比推理每题0.5分,逻辑判断每题0.8分,总分23.5分。
常识部分共25题,每题0.5分,总分12.5分;常识判断近年来,行测考试中的常识判断部分,涵盖科技生活常识、历史人文常识。资料分析部分共20题,每题1分,总分20分。
省考是指各省公务员考试的简称,各省省市县乡四级招录由省级主管部门统一安排,编制隶属于各省。省考的范畴也包括北京等四个直辖市、内蒙古等五个自治区以及广州、深圳等个别地市组织的市考。
省考的范畴也包括北京等四个直辖市、内蒙古等五个自治区以及广州、深圳等个别地市组织的市考。笔试时间各省情况不同,大部分省份是在每年4月中下旬参加省考联考,也有部分省市单独命题组织考试,如北京、上海是在每年年底,江苏是在3月份。
二、江西省公务员考试常识题怎么得高分
1、行测考试常识部分并不是要求考生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而是考查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虽然涉及科目较多,又没有公式和确定的算法,但确是有解题技巧可循的。在此,为大家总结概括了巧拿高分的一些诀窍,供考生参考。
2、有关历史事件排序的选择题通常要求考生判断一连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此种题型可以采用首尾两端法进行判断(从头或从尾判断),即从这一串事件的头或尾进行分析判断,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无需对各事件的具体时间进行分析,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甚至能大大提高命中率。
3、例题: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4、A.司马迁修《史记》→文景之治→王莽篡汉
5、B.杯酒释兵权→岳飞抗金→王安石变法
6、C.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秦统一天下
7、D.玄武门之变→黄巢起义→安史之乱
8、【解说】本题无需分析各个事件的具体时间,只需掌握大致的时间段即可,可对各个选项从头或从尾进行判断。具体步骤如下:
9、第一步,对A项从头分析,司马迁修《史记》是在汉武帝时期,晚于文景之治,故排除。
10、第二步,对B项进行从尾分析,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北宋,岳飞抗金发生在南宋,故排除。
11、第三步,对D项进行从尾分析,安史之乱发生在唐玄宗年间,而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末年,应晚于安史之乱,D项错误。
12、题干分析法,主要适用于题干很长或者带有词语定义的题目。选调生考试是非常严谨的考试,一般不会有废话,题干长就会提供相对较多的信息,尤其是对于词语定义这样的题目,定义本身可能就是答案,这样在做题的过程中,考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分析和斟酌题干上面,然后根据分析,对照选项,就能很快得出答案。
13、例题: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我国正采取措施,实施“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的方针,使收入分配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促进()。
14、【解说】此题先是说明了什么是“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然后说我国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最后问的是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15、对于不知道我们国家的收入分配方针政策的考生,就可以从题干入手,去看定义,定义强调的是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即这种分配结构的目的,是要保证大部分人都能有中等收入,同时缩小社会低收入和高收入人群的比例,这就是一个“平均”的过程,这样做自然是为了社会的公平。答案显然是C。
1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且具有客观性。在解题的过程中,如果对于所考知识点不熟悉,发散性的联想思维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17、词义联想法是指根据题干和选项中的信息词进行联想,从而选出与信息词有关联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的做法。
18、该方法常适用于考查概念性的题目,在遇到陌生的科技词条的时候,考生可以运用该方法协助解题。
19、例题:关于宇宙的起源,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理论是()。
20、【解说】宇宙起源的理论,属于比较生僻的科技常识。这种题目,我们可以通过信息词的字面意思来判断答案。先通读题干,可以看到“起源”是本题中对该理论最关键的提示,因此确定其为信息词。再分析选项,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大爆炸”非常形象的说明了新事物产生的一个方式,正与信息词“起源”相对应。正确答案为B。
21、运用此技巧,可以避免在陌生的科技词条上徘徊,而是直接直观的联想,大大缩短答题的时间,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22、排除的方法是一种适合于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常识判断也不例外。在解题过程中,考生可根据自己平时所掌握的知识,将最不适合题意的选项排除,选出正确答案。有些题甚至可以直接将其他三项排除,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23、这种解题技巧适用于考生对题目不能做出准确判断的情况。当考生在阅读完试题题干和所有选项后,如果发现选项中有内容或者特征大致相同的,就可以将其排除掉,并保留那些差别较大的选择项,再将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判断,最终确定符合题意的答案。
24、对于某些试题,考生在读完试题和选项之后,脑海中就蹦出来一个想法:此题就选某项。但静下来仔细分析一番后,却又不知道该选什么好。这种情况下,考生可以先用其他的技巧进行解答,如果仍无法正确选项,可将第一印象的选项选出。虽然这种技巧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往往正确率是最高的。
25、这种技巧只有当考生运用其他方法均不能找到试题的正确答案时才可使用。将这个技巧写出来是为了给行测考试争取更充足的时间,避免考生在这种无从下手的试题上过分深究,从而耗费太多的时间并影响答题情绪,导致思维的混乱。
26、重视平时积累。常识判断的考查以基础知识为主,虽然题目设计灵活多样,但最终都没有脱离基础理论知识这个主线。备考过程中要打牢基础理论知识,才能从容应对考试。
27、重点突出、有所侧重。常识考点众多,许多考生觉得复习无从下手,只得望洋兴叹。出于时间和知识点的考虑,考生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考试大纲很重要,考生可针对大纲所提到的知识点进行各个击破。
28、关注时事热点。常识判断题目往往具有有很强的时代感,几乎每一部分都与身边发生的大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国情社情更是如此,考试之前半年的国内外大事是考生们需要复习的重点。考生平时多利用网络、报纸等媒体留意时事热点,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能在解答常识判断题目的时候游刃有余,如鱼得水。
三、有关江西的公务员常识类试题
1、澹台灭明:春秋末鲁国孔子学生,教育家
2、白居易:唐朝著名诗人贬任江州司马
3、狄仁杰:唐朝侍御史贬任彭泽县令
4、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5、洪羽:宋代江西诗派诗人豫章四洪之一,其作品风格独特,深受后世推崇。
6、洪炎:宋代江西诗派诗人豫章四洪之一,以豪放派风格著称,诗篇流传甚广。
7、洪刍:宋代江西诗派诗人豫章四洪之一,其诗作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闻名。
8、洪朋:宋代江西诗派诗人豫章四洪之一,诗风古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9、周敦颐:宋代思想家、我国理学的开山祖,其著作《太极图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10、刘攽:北宋史学家,《资治通鉴》副主编,其治史严谨,功勋卓著。
11、刘恕:北宋史学家,《资治通鉴》副主编,其史学成就为后世所称道。
12、宋应星:撰写《天工开物》科技巨著,该书被誉为中国古代科技百科全书。
13、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其文风清新脱俗,影响深远。
14、宋儒“本心”哲学宗师——陆九渊,其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15、刘敞:北宋史学家金石学开山之主,其金石学成就为后世所推崇。
16、钟传:乐平人,宋代龙图阁直学士,其文才横溢,为宋代文坛翘楚。
17、苏云卿:南宋文人结庐定居东湖畔,其诗作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8、陈三枪:南宋著名农民起义军领袖,其英勇事迹流传至今。
19、汪应辰:南宋官吏、诗人、散文家,其作品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0、南宋江湖诗风的开山大师——姜夔,其诗作意境深远,影响后世。
21、程大昌:南宋著名地理学家、经学家,其地理学成就为后世所推崇。
22、汪大渊:元代民间航海家、旅游家,其游记《岛夷志略》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23、周德清:元代音韵学家兼戏曲作家,其音韵学成就为后世所推崇。
24、昆腔(南曲)的“鼻祖”——魏良辅,其戏曲创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25、黄德温:“血溅朝衣”的一代豪杰,其英勇事迹流传至今。
26、李祯:明代参与修撰《永乐大典》,其贡献为后世所铭记。
27、欧阳必进:明代人力耕地机的发明者,其发明对农业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28、王一夔:明代天顺状元著名大臣、学者,其学识渊博,为后世所推崇。
29、王猷定:明末清初散文大家,诗人,其作品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30、谢一夔:明朝大臣,文学家、教育家,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31、陈洪谟:明文学家,曾任江西巡抚,其作品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32、明代“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其戏曲作品影响深远。
33、杨士奇:明代名臣、台阁体诗派创始人,其诗作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34、朱权:明戏曲理论家剧作家古琴家,其戏曲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35、宁都文化名人:江西画派开派家之罗牧,其画作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36、朱益藩:清代京师大学堂总监督、著名书法家,其书法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37、程焕采:清官至江苏布政使、进士,其政绩卓著,为后世所铭记。
38、王猷定:明末清初散文大家,诗人,其作品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39、陶福同、勒深之:新建县清代词人,其词作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40、蒋仕铨:清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其作品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41、齐彦槐:清代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其科学成就为后世所推崇。
42、吴湘皋:清初赣南私家图书馆的始建者,其贡献为后世所铭记。
43、我国第一个留美女学生——康爱德,其事迹为后世所传颂。
44、龙榆生:万载人氏,词学大师之一,其词作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45、傅烈:赴法留学生,中共早期党员,其革命事迹为后世所铭记。
46、潘震亚:从事法学研究和文化教育工作,其贡献为后世所铭记。
47、李平:社会科学工作者,历史学家,其学术成就为后世所推崇。
48、梁邦楚:20世纪花鸟画界逸品大家,其画作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49、吴宗慈:历史学家、著名方志学家,其方志学成就为后世所推崇。
50、民国“新闻界三杰”之一:黄远生,其新闻报道为后世所传颂。
51、张国焘:早期党的领导人,之后叛党,其事迹为后世所铭记。
52、黄大埙:民国江西高校创办者之一,其贡献为后世所铭记。
53、陈任中:民国诗词、书法、乐曲家,其作品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54、回答者: skdliulei|四级| 2011-1-23 18:22
55、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56、卢肇在唐武宗李炎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状元及第,且是江西第一个状元。
57、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58、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北宋诗人,书法家。修水县人。其父黄庶(字亚父)庆历二年(1042)进士,仕不得志,遂刻意于文词,作诗学杜甫,有《伐檀集》传世。舅父李常(字公择)也是一位诗人兼藏书家。使黄庭坚从小生长在文学空气浓厚的书香家庭。
59、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四岁丧父,家贫,他的母亲以荻画地,教他写字。
60、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人。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幼年聪慧,十二岁作《六论》,一挥而就,言简意赅,气势雄浑,得到欧阳修的赞赏,从此名闻四方。青年时,多次外游,和王安石友善,常有诗文往来,并将安石推荐给欧阳修。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后,调任太平州司法参军。翌年,召回京师,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二年(1079)先后在齐、襄、洪、福、明、毫等州任知州,守正不阿,颇有政声。元丰三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元丰四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次年卒于江宁府。理宗时追谥文定。著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隆平集》三十卷。
61、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南宋江西婺源人。父朱松,进士出身,对二程理学窥研弥深,因不附和议,得罪秦桧,失官居家,以教书为业,恪守孔孟之道。其父对朱熹要求严格,不仅以儒家经书对他进行严格教导,而且对他讲授“古今成败兴亡大致”,教育他关心民族社稷安危和社会现实问题,树立抗金必胜思想和信念。朱熹严守父训,刻苦读书,青少年时代,精心研读儒家主要著作,广泛涉猎各家学说和各种格致之学,学业猛进,十九岁登进士第,赐同进士出身,授泉州同安县主簿。曾任南康军两年零一个月。
62、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后改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吉安县)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63、严嵩,字惟中,号介溪,明代江西分宜人士。他粗眉大嗓,身材高瘦,宛如一双量角器。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出生于分宜介溪一户贫寒的士家,其父严准是一位穷秀才,在乡里教授蒙童。严嵩精通“关系学”,善于笼络世宗亲信。他善于两面三刀,将罪责推卸于人。他能屈能伸,擅长使用苦肉计。在嘉靖二十三年至三十五年间的十多年里,严嵩在宜春、分宜两县捐资修建了四座石拱桥:宜春秀江上的广泽桥,下浦的广润桥(包括上浦、下浦两座),分宜清源河上的万年桥,共耗资三四万两银子。此外,他还出资修缮了分宜县学等设施。虽然这些资金源自民众的血汗,且修建桥梁带有狭隘的乡土观念和光宗耀祖的思想,桥成后又存在迎合上级的嫌疑,但不可否认,他确实为民众做了一些好事。
64、解缙(1369-1415),字大绅,一字缙绅。吉水县人。明初学者、文学家。
65、解缙天生聪颖,过目不忘,其母在地上画字,他在襁褓中便能识记。六七岁时,他便能即席吟诗作对,一时被誉为神童。因此,关于他幼年的传说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流传至今。
66、解缙一生最值得称道的业绩,便是他首先提议并亲自主持《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早在入朝之初,他就向朱元璋提出编纂一部大型类书的建议,尽管当时未受重视,他仍然提出了全书的体制、指导思想以及具体要求。直到永乐元年(1403年),成祖才下诏编纂。最初由解缙率领一百多人,用一年时间完成,定名为《文献大成》。成祖认为其内容不够宏广,于是又加派了姚广孝、刘季篪为监修,动员儒臣文士二千余人,重加修辑,用了五年时间,于永乐六年(1408年)冬告成,由成祖改名为《永乐大典》。
67、况钟(1383-1443),字伯律。靖安(今靖安县)人。明代官吏、诗人。
68、宋应星(1587-1661?),字长庚。奉新人。明代著名科学家、诗人。
69、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任江西分宜教谕,举世瞩目的科技名著《天工开物》写成于任职期内。崇祯十一年(1638年)任汀州(今福建长汀)府推官,十四年(1641年)任毫州(今安徽亳县)知州。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亡,弃官归家。后又在南明任过职。清顺治年间仍在世,约于顺治与康熙之交去世。
70、晏殊(90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抚州市)人。北宋著名词人。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十四岁举神童,十五岁应廷试,得到真宗的赏识,赐同进士出身。复试时,擢秘书省正字,得尽读秘阁藏书,学问益博。继迁翰林学士,深得真宗倚重,“事无巨细,皆咨访之”。仁宗即位,更加信任,历居要职,先后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文武职宰相)。后出知河南,兼西京留守,进阶至开府仪同三司,勋上柱国,封临淄公。卒谥元献。
71、晏几道(约1030-1106),字叔原,号小山。殊幼子(一说第七子)。临川人。北宋词家。一生清狂磊落,放荡不羁,曾为许田镇监、开封府推官等小吏。他与苏轼、黄庭坚先后同时,文章翰墨,自立规模。早年即以《鹧鸪天》词见称于仁宗,词云:“碧藕花开水殿凉,万年枝上转红阳。昂平歌管随天仗,祥瑞封章满御林。金掌露,玉炉香,岁华方黄圣恩长。皇州又奏圜扉静,十样宫眉捧寿觞”(“庆历中,开封府与棘寺同日奏狱空,仁宗于宫中宴乐,宣叔原作此。”参见黄升《花庵词选》叔原《鹧鸪天》注)。词虽是应命之作,内容无甚可取,但作者的艺术才华于此可见。
72、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中进士。授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得见谪居在永州的张浚,多受勉励教诲。孝宗即位后,张浚入相,即荐万里为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丧,服满后改知奉新县。乾道六年(1170年)任国子博士,开始作京官,不久迁太常丞,转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曾镇压沈师起义军,升为广东提点刑狱。不久,遭母丧去任,召还为吏部员外郎,升郎中。十二年(1185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十事,劝谏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放弃两淮、退保长江的误国建议,主张选用人才,积极备战。
73、陆九渊(1139-1192),字子静。抚州金溪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他从小就聪明好思。三、四岁时就向父亲提出“天地何所之”。这样深邃的哲学问题。七、八岁,“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陆九渊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他主张“吾心即是宇宙”,又倡“心即理”说。
74、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一字石帚,别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波阳县)人。南宋著名诗词作家、音乐家。他在文学艺术上的才华和成就是多方面。不仅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成为当时一大词家和诗人;且娴通音律,善吹箫弹琴,有乐论著述,能配合词作自创曲谱,成为南宋唯一词调曲谱传世的杰出音乐家。他的书法也为当时人所称道,有论书法的《续书谱》传世。
75、朱耷(1626-1706)。谱名统,有雪个、个山、人屋、道朗、八大山人等别号。南昌人。明末清初卓越的大画家。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朱权封宁王于南昌,繁衍八支,朱耷属弋阳王支,袭封辅国中尉。他的父祖都善书画,因此朱耷从小就受到艺术陶冶。八岁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绿山水,少时能悬腕写米家小楷。弱冠为诸生。明亡以后,他抱着对清王朝不满的态度,在奉新县耕香庵落发为僧,时年二十三岁。后隐居进贤县介冈及永丰县睦冈等地。顺治末年,当他三十六岁时潜回南昌,创建青云圃道院,花了六、七年时间,才使这坐道院初具规模,并在这里过着“一衲无余”与“吾侣徙耕田凿井”的劳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