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科目包括四门,分别是两门公共课、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以及一门专业课。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和英语,一门基础课则是数学或专业基础。主要专业课程涵盖中外服装史、中国民族服装史、服装造型工艺学、服装服饰设计基础、时装画技法、发型与化妆、人体工程学、服装材料工艺学、服装概论、服装蜡染扎染、服装工艺学、服装功能与检测、服装工艺与设备、服饰美学、摄影、服装CAD、服装工艺学(实践)、服装造型学、计算机应用、服装眼用性能测试、服装设计、服饰设计等。扩展资料:服装设计专业考研要求规定: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2、掌握服装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熟悉制衣业过程具体方法和技术要求,并了解本专业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3、具有一定的专业外语能力,并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生产技术资料。能够掌握计算机在服装企业中的应用技能并熟练操作计算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考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服装设计英语和政治的及格线均为45分,专业课程的及格线为60分。但若专业课程仅考到这个分数,往往难以实现目标。专业课程分数至少需在100分以上,总分上限为320分。报考服装设计研究生的考生,除了英语和政治外,还需参加中国服装史和西洋服装史的考试,以及服装效果图和打板的测试。1、服装史考试为笔试,时长为三个小时。2、服装效果图和打板考试合并进行,时长为五个小时,考生可在考试过程中进食、上厕所,并有老师陪同。3、英语和政治的及格线均为45分,专业课程的及格线为60分。但若专业课程仅考到这个分数,往往难以实现目标。专业课程分数至少需在100分以上,总分上限为320分。具体考试科目包括:①政治②英语③中外服装史④服装设计与工艺参考下东华大学该专业考研参考书目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材料《服装结构设计》,张文斌,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服装材料学》,王革辉,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服饰美学《时装鉴赏艺术》,包铭新,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国际服装名牌备忘录》,卞向阳,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前言考研在我眼里既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场个人的自我修行。在这漫长的修行途中,考研的初心是最重要的动力,而有目的有方法地坚持,则是制胜的法宝。无论是走学术之路,还是为就业蓄能;无论是初战考场,还是败而不馁;理性选择,努力应对,便无遗憾。我将在此文中分享一些我的个人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愿你们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学而有方地在坚持中前行,冬去春来时,终将成“硕”。我的初试成绩其实并不出挑,两门专业课都是120+,英语60+,甚至政治是偏低的,但总分看起来还不错,主要是因为分数较为平均,虽然没有高分,但也没有明显的后腿。因此,在这里给到大家的建议是补短板,比如英语的学习可以早早开始了,有时候短板比长处更容易提分。但切忌一直学某一门课,忽视其他课程的学习,根据自身情况,设立每一门课程的目标分数,制定月,周,日计划。考研是综合素质的较量,先把能拿分的都拿了,很难拿的再去拼一拼,结局都不会太差。(一)关于我的学习经历我是21年一月份开始考研的,报了英语和政治系统班,跟着系统班的进程学习两门公共课。二月份确定了考东华大学,中途被不少人劝过换学校,自己也确实有过松动,但沉下心思考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听取内心的想法,考东华。有些时候有的建议可以不采取,听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回答,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勇气和义无反顾的执着与坚持,也很重要。专业课我报了鱼计划的线上班和冲刺班,暑期找了学校里的老师练习素描基本功。专业课我开始得比较晚,七月份开始的,基础也不好,所以很吃力,如果大家和我一样基础不好,可以早些开始专业课的学习。(二)关于我的每日学习1.每天图书馆-食堂-寝室三点一线,除了上课和吃饭睡觉,其他时间基本上都在学习。2.游戏、漫画等娱乐app都卸载了,考研期间没有出去玩过。3.每天都会背单词,每日一句长难句。4.关注了很多设计类公众号,每天碎片时间就会看。5.坚持了才有希望,这句话给了我很大动力,我几乎每天都会默念一遍。6.每天吃完午饭会趴在桌子上午休二十分钟。二、政治的学习考研政治一般都是60-80分这个档,80分往上很难,60分往下也少有。政治也比较玄学,并不是开始得越早分就越高的,我政治是一月份开始的,但巩固得不牢实,学完就忘了。推荐大家从7月份开始,不用太早,也不可太晚,后期背诵内容过多脑子受不住。肖秀荣1000题和肖四肖八是肯定不能少的。推荐考研政治大咖:肖秀荣,徐涛,腿姐(无论跟哪一个,都不会错。)三、英语的学习(一)单词1.背单词单词是基础中的基础,是重中之重,每天都得记单词,不可间断。我是在1月初开始背单词的,跟着课程,用词根词缀记忆法,系统学习了核心词汇以及重点单词的用法、搭配。也可以搭配词汇书。例如红宝书、恋练有词、绿宝书。ps:真题里高频词,词组和搭配都很重要,在阅读中记单词往往能记得更深刻。2.后期对付顽固单词学会的办法,早上用APP背单词时,很难记住的单词我会写在草稿纸上,只写英文,中午吃完饭回来复盘看着单词想意思,没想起来的圈出来再复盘,想起来的划掉,晚饭回来再次复盘,想起来的划掉,每日重复以上操作。3.对于易混单词成组,把自己会混淆的单词写在一起,注出不同点、用法以及搭配,主动去分辨不同之处。如果是两个单词的混淆,偏向记住其中一个,另一个就也记住了。
ps:单纯记忆单词含义是不够的,单词的用法和搭配同样重要,这对于理解句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阅读
1. 如何深入理解阅读真题(精翻)
阅读方面,我主要参考了唐迟的阅读逻辑。英语一和英语二近十年的真题我都进行了练习,但并非全部进行了精翻。对于错误较多、文章较为典型的部分,我会进行精翻,通常是在听完阅读课后进行。精翻是对每句话进行笔译(后期时间紧张则改为口译),不仅要理解每一句,还要对文章的脉络、结构、段落主旨进行分析。精翻确实有效,它不仅有助于单词的记忆、词组的用法,还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以及提升翻译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英语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特别是对翻译能力的提升尤为明显,往往在掌握了阅读的同时,翻译、完型、新题型的基础也打得相当扎实。精翻一篇文章需要花费较长时间,通常1-2小时,但这确实是值得的。不需要精翻太多,挑选4-6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精翻即可,“质”往往比“量”更重要。
精翻时还需弄清楚题目和选项与文章之间的联系。正确的题目为什么正确,错误的题目为什么错误,如果改为什么样的答案就正确了,这些问题都需要能够解答出来。可以尝试向身边的同学解释,如果他们能理解,那么你就真正掌握了。
2. 做题顺序和题型
阅读题目的解题顺序为:题目-对应文章段落-核心句-选项
题型包括例证题、细节题、词汇题、态度题、主旨题等。不同的题型有相应的解题方法,例证题的答案通常在例子前面的总结句,细节题需要前后查找答案,词汇题更多依赖于理解,态度题要注意主体是作者还是他人,主旨题通常是最后一个问题,使用排除法可以提高正确率。
具体的解题方法还需通过听课、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学习和实践。因为我报名了系统班,我的阅读课程是王琢老师和陈仲恺老师的,但我认为无论是哪位名师的课程或方法,学会方法和练习都是同等重要的,练习可以巩固方法,方法则帮助我们更有效地练习,在好的方法和有效的练习共同推动下,解题的正确率才能稳步提升。
3. 关于长难句
我没有系统地学习语法,学习语法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句子,如果能够理解句子,其实语法本身并不是很重要。因此,我始终关注长难句的练习,几乎每天都会进行长难句的分析和练习,系统班里有王琢老师的长难句课程。此外,我也了解到田静老师的长难句讲解得很好,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一下。
4. 关于阅读是题本位还是文本位
题本位还是文本位,这实质上是关注点的不同。很多同学将注意力放在题目上,而只有少数同学将注意力放在文章上。借用陈仲凯老师的话,“你把注意力放在文章上,题目做对是水到渠成。你把注意力放在题目上,文章未必能读懂,因为题目没涉及的句子和段落你都没去学习。”因此,无论是平时做题还是精读文章,都应该从文本位出发,更多地关注文章本身,分析文章脉络,理解作者思路,对于题目则更多地思考出题人的想法,结合文章内容进行作答。
ps:阅读真题的做法,我认为是“质”优于“量”。后期如果做不完十年真题也不要盲目刷题,挑选几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精翻,先了解文章类型和出题思路,再进行有效的刷题,或许会更有效。
(三)作文
作文方面,我主要跟随张爽老师和石雷鹏老师学习。小作文主要学习张爽老师的,句子更漂亮;石雷鹏老师的句子更接地气,适合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我的大作文则是结合两位老师提供的模板和套话,自己形成的模板。但模板终究是模板,一定要用真题进行练习,然后通过AI批改,学会运用才是最重要的。
关注石雷鹏老师,阅读他的作文,尝试中英文互译和背诵,慢慢就会了。
ps:作文背诵固然重要,是打基础,锻炼的是输入,但考研最终还是需要输出能力的,所以作文一定要落实到笔上,独立写出来。不是单纯默写,而是根据所学内容结合题目主题独立写出来。
(四)小三门
1. 新题型
新题型在我眼中和阅读一样重要,同样是十分,而且更容易得分,所以千万不能放弃,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在真题中练习。
2. 翻译
英语一的翻译我花费的时间很少,也没有练习过几次,基本上是依靠阅读精翻的经验。英语二的翻译相对容易得分,分值也比较大,一定要练习。
3. 完型
完型我也没有练习很多,0.5一题的分值,我觉得不太值得,做题时通常放在最后。这次考试我时间不够,完型全涂了一个答案。但不要学我,能好好做就好好做,时间分配很重要。我做题比较慢,如果做题快的又有时间练习,就不要错过了。
三、设计理论
设计理论的学习我报名了鱼计划线上班和考前线下冲刺班。我是七月份才开始学习设计理论,相对较晚,大家可以早点开始。接下来我将从理论背诵、案例积累、论文撰写三个方面分享一些经验,希望能够给予一些帮助。
参考书目:《艺术设计概论》李砚祖
(一)理论背诵
由于开始得比较晚,背得也不是很熟,后期大家在背政治的时候,我还在整天背理论,默写理论,因此理论的背诵要尽早开始,多背几遍是没有错的。书本上勾画出来的所有知识点必须背会。简答论述可用到的知识点需要多读,做到能够理解运用。而选择填空的内容要能一字不差地背写下来,顺序也很重要,尽量不要搞错。理解意思,找到逻辑后,用挖空的方式背写。有一些空容易混淆,需要反复理解记忆。对我来说,死记硬背比较难,我需要理解背诵,通读书本后再进行背写。挖空背写的方式对于应对填空题有奇效。
(二)案例积累
案例的收集:案例需要进行分类整理,尽量选择有特点的、与当下热点相关的、典型的、自己专业方向的案例,可以多准备几个。
案例的来源:可以是知网,可以是设计类公众号、微博等,我的案例主要来自公众号。
案例的运用:案例是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的,可以让我们的观点更有说服力。在简明的观点后紧跟一个与观点相符的案例,最后再次点出观点,就是一段内容比较丰富的段落。
需要注意的是,观点与案例必须相契合,或者说,案例必须符合观点。比如“新技术助力低碳环保”的观点,就需要一个拥有新技术且低碳的案例来佐证,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用来佐证这个观点。有的案例可以佐证多个观点,在实际运用时要多灵活变换,与自己提出的观点相符,是最重要的。
四、设计素描
我的设计素描并不好,只能通过多练习基础来提高。暑期我和我的老师学了一些基本功,但掌握得并不扎实,还是有针对性地去线下班练习可能会更好。
我报名了线上素描课程,跟着老师学到了不少内容,最重要的就是框架确定了,对素描的基础知识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但由于练习得太少,绘画速度特别慢,积累的物品也少,在线下冲刺班的时候压力非常重,刚开始内心很崩溃,焦虑到吃不下东西……种种经历下,我得出的血泪结论就是:平时的物品积累、框架练习以及后期三小时卡时间训练非常非常重要。
1. 物品积累
在搜集生活用品的素材时,我们可以利用小红书、花瓣、微博、bilibili等平台来获取素描所需资源。将素材按照厨房、卫生间、餐桌、写字台等不同场景进行分类,有助于提高整理效率。在记忆和背诵素材时,物体的造型、黑白灰搭配、装饰细节以及投影效果都是关键点。
提示:临摹、默写和总结三者结合,是实现有效临摹的方法。
二、框架练习
掌握个人空间框架对于快速绘制场景素描至关重要。在练习框架时,需要关注其黑白灰构成、实用性以及在不同场景或时刻的调整。在积累物品素材时,可将其放置于场景中练习。摆放物体时,应注意空间的层次感、高低错落、遮挡关系以及黑白灰布局。
提示:空间框架可以从素描场景、色彩场景或生活照片中提取,切勿直接套用场景素描书上的框架,以免陷入模板化。
三、卡时间训练
由于基础不扎实,我进行三小时默写时感到非常紧张。经过冲刺班的高强度训练,我的绘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来说,后期的时间限制训练尤为重要,需多加练习。
提示:在完成三小时的场景素描时,不必过分纠结于细节,先把握整体的大关系,再进行细节塑造。有时候,完成度比完美更重要。
结语
在备考东华的过程中,前期我充满信心且心态乐观。但随着考试临近,意识到准备不足,焦虑和压力逐渐加剧。幸运的是,我一直坚持不懈,从未放弃。实际上,在学习过程中适度焦虑是正常的,不必过于紧张。当感到难以继续时,可以适当放松休息,但绝不可放弃。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收获成功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