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公务员考试科目有哪些
国家公务员的行政职业能力要求涵盖数量关系、言语理解表达、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五个方面。这些能力测验旨在考察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试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以下是根据历年考试真题的分值分配情况:
1、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共40题,每题0.6分,总计24分;
2、数量关系部分:共20题,每题1分,总计20分;
3、判断推理部分:共35题,图形推理每题0.5分,定义判断每题0.8分,类比推理每题0.5分,逻辑判断每题0.8分,总计23.5分;
4、常识部分:共25题,每题0.5分,总计12.5分;
5、资料分析部分:共20题,每题1分,总计20分。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申论卷评分标准(仅供参考):
二、考国家公务员考哪些科目
国家公务员考试科目包括两科:《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
1、《行政能力测验》以客观题形式进行,均为单项选择题。试卷总题量方面,省级(副省级)为135题,地市级为130题,省级(副省级)在数量关系模块比地市级多5题。
2、《申论》以主观题形式出题,省级(副省级)和地市级试卷通常为5题。前4题为问答式,包括一道或两道应用文写作题(如发言稿、简报、短评、倡议书等),最后一题为大作文。
国家公务员考试科目及总分数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只参加公共科目考试,国考总分数为200分
行测:考察题目全部为客观题,满分100分;申论:考察题目全部为主观题,满分100分。
二、部分需要进行专业科目考试的职位,国考总分数为300分。
行测:考察题目全部为客观题,满分100分;申论:考察题目全部为主观题,满分100分;专业科目考试:考察题目一般为客观试题,满分100分。
三、国家公务员考试一般要考哪些内容
公务员考试科目包括两科:1、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申论。部分岗位有专业科目,如外交部、银监会、证监会以及报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等职位会有专业科目考试。
1.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
主要考察五类题型,即: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
①言语理解与表达(共40题,每题0.6分,总计24分):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②数量关系(共20题,每题1分,总计20分):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
③判断推理(共35题,图形推理每题0.5分,定义判断每题0.8分,类比推理每题0.5分,逻辑判断每题0.8分,总计23.5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④资料分析(共20题,每题1分,总计20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⑤常识判断(共25题,每题0.5分,总计12.5分):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主要考察五类题型,即:归纳概括,综合分析,提出对策,贯彻执行和申论发述。其中主要表达的能力有,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①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②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③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④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⑤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四、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哪些
国界公务员考试内容包括行测和申论。
国家公务员考试科目分为《行政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并按照报考职位的不同,分为省级(副省级)和地市级两种类型试卷,各试卷满分都为100分,且二者采用闭卷方式来考查。
《行政能力测验》以客观题形式进行,均为单项选择题。试卷总题量方面,省级(副省级)为135题,地市级为130题,省级(副省级)在数量关系模块比地市级多5题。
《申论》以主观题形式出题,省级(副省级)和地市级试卷通常为5题。前4题为问答式,包括一道或两道应用文写作题(如发言稿、简报、短评、倡议书等),最后一题为大作文。
《行政能力测验》分为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推理判断、资料分析五大部分。
1.常识判断考查20题,涉及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可以概括为三大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时事热点。自然科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内容;社会科学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时事热点也就是对考试当年的整体国情、社情有一定的了解,尤其要关注重大的热点事件,如国家重要会议的召开、新出台的政策或法规、重大事件的发生等。其中省级(副省级)和地市级试卷有5题不相同。
2.言语理解与表达考查40题,主要题型有逻辑填空、片段阅读、语句排序,其中考查的重点是逻辑填空和片段阅读,语句排序题量较少,一般在2~3道左右。逻辑填空侧重于对词语的理解,有一词填空、两词填空和三词填空;片段阅读情况较为复杂,重视对文段材料的整体把握,重点考查类型有中心主旨概括类、意图推断类、细节理解类、下文推断类、语句衔接类等。省级(副省级)和地市级试卷在此部分试题完全相同。
在数量关系部分,省级(副省级)试卷包含16道题目,而地市级试卷则包含12道题目。其中,省级(副省级)试卷比地市级试卷多出的5道题目,其余的10道题目在两类试卷中是相同的。数量关系主要包括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尽管数字推理在近年的考试中并未出现,但考生仍需重点复习数学运算部分,这包括基础运算、计数、行程、几何、时间、工程、浓度和利润等问题。
在推理判断环节,共有40道题目,题型涵盖了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每类题型各有10题。这部分主要考察对图形、概念的理解和归类,对段落文字的解读,以及对呈现关系的比较和推理。省级(副省级)和地市级试卷在此部分试题完全一致。
资料分析部分,考生需要分析4篇资料,共计20道题目。资料分析可能包括文字型、表格型、图形型和综合型,通常由统计图表、数字和文字材料构成。省级(副省级)和地市级试卷在此部分通常会有1篇资料不同,即有5道试题存在差异。
省级(副省级)和地市级试卷的申论部分均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构成。两者提供的资料通常存在差异,题目也不尽相同。申论考试通常提供4至6篇资料,要求考生在阅读完资料后,以“政府工作人员”的视角进行思考和问题解决,重点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文字表达和问题解决能力。省级(副省级)申论侧重于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问题提出能力;地市级申论则更注重考查考生的贯彻执行能力。
通过以上对国家公务员考试内容与科目的简要梳理,希望考生能对国家公务员考试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以便在备考过程中能够明确方向。更多关于国家公务员考试内容与科目的详细信息,可参考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