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医学考研培训机构时,以下几个因素是关键考量点:
首先,师资力量是决定性的因素;
其次,优秀的培训机构不仅提供必要的教材,还会根据备考的不同阶段,如基础巩固、系统强化、模考冲刺等,为学员提供相应的复习资料;
另外,建议选择规模较大的机构,以确保口碑和服务的质量。
至于是否需要报名参加培训,需根据个人情况来定:
1、如果你自学能力不强,建议选择一家信誉良好的考研机构进行系统学习;
2、如果你自学能力强,想要节省时间,高效地复习,也应考虑报名参加考研机构进行系统学习。
建议在校生在大三下学期开始报名,在职考生在决定考研时考虑报名问题。
大专临床医学生在考研时,可选择的报考学校较多,包括多个地区和不同特色。以下是一些备选院校,供考生参考:
南昌医学院,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以其在临床医学领域的专业教学和科研实力受到关注。学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西南医学院,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是西南地区知名的医学教育机构。学校在医学教育、科研和医疗方面具有较高水平,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术资源和实践机会。
济宁医学院,位于山东省济宁市,以医学教育和研究为主要特色,致力于培养高质量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和优质的师资队伍。
滨州医学院,坐落于山东省滨州市,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临床技能的提升,提供多样化的专业课程和丰富的实践教学。
潍坊医学院,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学校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遵义医学院,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医学教育基地,学校在临床医学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大专临床医学生在选择考研学校时,应综合考虑学校的学术水平、师资力量、专业特色、地理位置、就业前景等因素,结合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决策,以实现个人的学术和职业发展目标。
专科医学生考研可选择的学校有:延边大学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郑州大学医学院、新乡医学院、湖北医药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长江大学医学院、厦门大学、宁夏医科大学、兰州大学医学院、川北医学院、新疆医科大学、石河子大学医学院、青岛大学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延安大学医学院、解放军医学院、武警后勤学院、华北理工大学、承德医学院、河北北方学院、北华大学、佳木斯大学、江苏大学、绍兴文理学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滨州医学院、新乡医学院、三峡大学、湖北民族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右江民族医学院、遵义医科大学、青海大学。
教育资源方面,名校的软硬件条件都很优秀,师资队伍、科研条件、就业前景等因素都吸引着大批学生报考。高校研究生扩招导致普通研究生毕业就业竞争力降低。再加上社会对名校的优先认可等各种原因,使得如今许多大学生对考研有种很强烈的“名校情结”,名校考研甚至已经成为考研的一种“潜”趋势。
于是,考研呈现“扎堆儿”考名校的现象。尽管近年考研热度有所下降,但这种“名校热”依然还在持续。无论在软件方面还是硬件方面,名校的资源都是一些普通高校无法企及的。比如清华、北大、人大每隔两三天就会举办一场学术讲座,最多的时候会出现一天多场讲座的情况。除此之外,名校还会提供给学生更多学术交流、科研实践的机会。
相对而言普通院校这种机会较少。不少人认为,如果在名校读研期间,能师从一位学术界的“大牛”导师,那么今后的学术研究,甚至毕业后的工作都可能会一帆风顺。即使是自己找工作,也可以选择较高的发展平台,如有些名企招聘人才时会明确提出只招985和211院校毕业生,那么你就可以轻松越过这一关卡。
1、政治
不知道今年是否会有改革。改革是提了好几年了,反正是到去年还没改。我按没改的说:政治共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世界经济与政治5门课,外加实事政治,其中马克思主义的两门是重点,亦是难点。卷面满分是100分,选择和简答题各占50分,其中单选16道,每题一分;多选17道,每题2分;简答共5道,每题10分,其中马哲、政经、毛概、邓三各一题,最后一题是二选一的选做题,第1道是世界经济与政治,第2道是运用综合知识解答,大概就是这样。
政治最好说,因为我们医学生的专业课出奇得重,留给政治的时间并不多,所以我当时是选择报了一个辅导班,用书、时间进度基本就是跟着辅导班走,省去了很多摸索的时间。最后证明效果还不错,虽然发挥得并不理想,还是考了70分,政治来说够用了。这里要强调的是,如果你报了一个辅导班(当然是主流一点儿的),基本就跟着它的思路走,一般不会有问题。可适当留意其他辅导班的内容,以不干扰思路为准,毕竟波的干涉除了能相互加强以外也能够相互减弱。同理,书也不要看得太杂。
2、英语
相对于国家线来说,英语是最难的一门了。因为政治和专业课很少听说有被卡的,而英语则不在少数。其实英语是有诀窍的,因为英语重头在阅读,而阅读80%(可能夸张了点儿)考得是同意转换。只要抓住这一点,英语就不难搞定了。
1)首先说词汇,考研英语词汇很多,但核心词汇(与词汇书上的核心词汇不是同一范围,这里是指真正的核心词汇,即无论体裁或领域,每篇阅读里都会出现的考研词汇,仔细去观察,你会发现真的是这样)并不多。所以我并不提倡拿着任何一本词汇本没完没了的啃,效果很差。我的做法是,多做阅读,把每一篇中影响理解、影响做题的词查出来,摘到本子上,经常复习,每个词就记它在考研英语中考得那个意思用法(每个词词汇书上可能有许多个意思用法,但每种考试通常考到这个词只涉及其中一种,四、六级是这样,考研英语亦是如此。比如while这个词,四六级只考它作“当…的时候,只要...”这个用法,考研英语中则只考它作“然而”这个用法)。这样在阅读中记单词非常有效。
2)英语考试的黄金法则就是做真题,考研英语尤其如此。我的感觉应该是认认真真做上三四遍也不为过。每做一遍,对出题规律,对出题人思路的把握,都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市面上考研真题的书有很多,要选那种有全文翻译、有答案精讲的。精讲指的是不光说明为什么选这个是对的,还要说明为什么其他选项是错的,错在哪里。做题时也是一样,不要满足于做完题看对了几个,还要看错的为什么错了,对的是不是真会,还是歪打正着了,每个选项都要看,都要知道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多多揣摩出题人出题时的心理活动,为什么在这儿出道题?为什么这样设置选项?最后力求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就是随便拿到一篇英文文章,就能看出里面哪些点可以出题,怎么出,怎样设置选项,把你自己当成出题的人。这样就没有什么能难得倒你了。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考研真题的数量毕竟有限(尽管某些书籍中收录了远古时期的真题,但明显能感受到早期的考研英语难度相对较低,因此通常练习近十年的真题就足够了)。如果对考研英语还没有形成基本的概念,直接开始做真题,实际上是在浪费这宝贵的资源——这些题在第一次做时所产生的价值是无法再生的。因此,在做真题之前,应该先进行一些单项强化训练。正如之前所提到的,考研英语中,阅读是最为关键的,因此我的建议是,在单项训练中,只需专注于阅读即可。市面上关于阅读的书籍众多,我尝试过几本,但都感觉质量不高,题目设置缺乏深度,要么是机械地模仿真题的形式,选项设置过于简单,要么是杂乱无章,让人难以掌握要领。建议大家多参考各大考研论坛的相关帖子,尽量选择口碑较好的书籍。我推荐一本韩鹏主编的《考研英语专项突破——阅读理解A、B节》,个人感觉其出题思路与我做过的所有非真题相比,与真题最为接近。还有任丽卿主编的07版《时文阅读周计划》也很不错,但后来购买的08版感觉不太满意,文章选材过于晦涩(真题中的题目设置较为讲究,文章难度并不一定很大),只做了几篇就放弃了。
至于作文,这里也要提一提。作文不必急于一时,它和阅读不同,(阅读)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看到成效,而作文在最后两三个月稍微练习一下就足够了。作文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框架,有点像传说中的模板。一旦框架搭好,作文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里要提到的两本书都不是最优秀的,一本是宫东风老师主编的《考研英语写做突破100题》,其中所有的作文都使用了同一个模板。这本书的主要作用是让人建立自信,知道原来写作文也是一项需要付出努力的工作,只需更换几个关键词即可。但实用性不强,因为它只提供了一个框架,无法满足全国众多考生的需求。另一本书是考试虫系列的《万能作文》。其中的模板一般,但前面的分析部分讲解得深入浅出,高屋建瓴。
最后再补充一句,刚开始做真题时,不必整套地练习,可以逐个题型地进行训练。最后一个月,做几套真题以寻找感觉即可。至于模拟题,不建议做宫东风的《最后四套卷》,难度太大,实用性不高。不过,说实话,我始终没有找到一本好的模拟题向大家推荐。我最终的英语成绩是78分。